大学生云报8月21日讯(通讯员 邸悦 胡译玄 高嘉乐)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清涧县“三大战略”的指导下,宁夏大学勤学书院“非遗焕新生,农乡展新颜”乡村振兴实践队深入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深入了解清涧县农村发展情况。

本次实践以“三大战略促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为主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的三大发展战略,感受、宣传当地乡村振兴事业成果。以乡村振兴战略和清涧县三大战略为出发点,立足当地的区位因素,围绕剪纸、道情、枣木雕刻等非遗传统文化,以枣林种植、人工智能、黑猪养殖、直播带货等相关产业为抓手,进行线下了解、参观、调研、交流、亲身实践,感受当地乡村振兴事业成果,拍摄、剪辑宣传视频,宣传当地乡村振兴事业。

2024年7月13日,“非遗焕新生,农乡展新颜”乡村振兴实践队踏上了前往清涧县王宿里村的实践路途,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实践队首先踏访了“千年古树枣群”,了解了王宿里村枣树的种植历史、技术、收益情况。“驿路多酸枣,行人翠色中。”这是元代诗人陈宜甫对枣树林的生动描写,也是王宿里村红枣产业纵深铺开、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

图为实践队进入枣林参观

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支持、低产改造、技术指导、订单收购等方式,解决了王宿里村之前存在的红枣积压问题,全面增强枣农信心,提高红枣产量和品质,引导王宿里村红枣产业进入良性循环。通过“龙头企业+科技支撑+基地+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产业兴了,村集体经济“活”了,王宿里村民添了新的增收渠道,助力实现“户户有产业,人人能增收”的目标,也推动完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促进清涧县经济发展,加速全面乡村振兴的实现。

图为村民为实践队介绍王宿里村枣林产业模式

依托红枣产业,王宿里村充分利用当地优势,以千年古枣林和民俗文化作为抓手,贯通产加销、协同农文旅,加快发展独具特色的农耕体验、农业观光、田园康养、果蔬采摘、乡村研学等农文旅项目。将文化旅游与农业观光自然相融,为当地带来可观的收益的同时,村民也会得到相应的分红。在传承弘扬农耕文化中彰显农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历史底蕴。“生态立县、产业富县、文旅兴县”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贯彻。

图为实践队参观王宿里村枣林


图为王宿里村内民宿和枣林

随后,实践团采访当地村民,深入了解清涧县政府的惠民政策对村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情况。在县政府的资金支持下,“幸福村”政策帮助空巢老人解决三餐问题,老人们每顿仅需两元就可以吃到丰富菜肴。此外,县政府还免费修建了健身器材、凉亭等基础设施,满足村民们的日常休闲娱乐和体育锻炼需求,空巢老人们日常在此聊天、下棋排解孤独打发时间,幸福感得到极大提升。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当地村民

团队还了解到,政府依托当地区位优势,利用太阳能发展落地分散式光伏产业,免费为其安装光伏电板。既防雨防水,又节能减排,还与国家电网相连,所获收益直接促进村民增收,破解村集体经济短板,建立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图为王宿里村内的光伏板


图为王宿里村内的光伏板

王宿里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通过政府的积极作为和村民的共同努力,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从红枣产业的蓬勃发展到农文旅项目的创新融合,再到惠民政策的精准落实以及绿色能源的有效利用,王宿里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这不仅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未来,相信在持续的改革与创新中,王宿里村将不断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村民合影留念

王宿里村通过发展枣林产业以及文旅产业实现收益大幅提升,光伏产业因地制宜顺利开展,村内孤寡老人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实践队此次参观见证了王宿里村经济的稳步发展,感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幸福感明显增加。

乡村振兴是希望的摇篮,是希望的田野。王宿里村的发展是当代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的缩影,让实践队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路径的多元性,体会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前瞻性和正确性。实践队由衷的期待,能够见证更多的农村以人民为本,从产业出发、与生态结合,寻求经济发展之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让乡村振兴成果惠及更多人民!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胡译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胡译玄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359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