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9日讯(通讯员 储琬佳 张琦梨 常博雄)“小树临江水半淹,毡衣渡口卖黄柑。趁虚人散山城冷,落日高楼一酒帘。”清代诗人曾国才的诗句勾起了人们对来凤的无限遐想。翻开来凤的历史画卷,藤茶神秀,诗词绕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还有遍及各地的红色圣地及源远流长的古代遗迹。7月2日,武昌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峰回龙转 辛火相传”社会实践队走进这片土地,围绕帮扶助学、支教乡镇、红色热土、藤茶发展四大主题,队员深入民族小学、纪念馆、博物馆、藤茶种植区进行授课、调研,走“读”来凤印记,助力来凤发展。通过让学生们走出学校、走出课堂,用双眼了解来凤发展,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心感悟爱国精神,将“生活中的风景”变成了“看得见的成长”。
1.走进民族小学,躬行教育使命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储琬佳与学生们共同制作一面五星红旗。实践团队成员 桂嘉祺 供图
团队在学院教师管媛媛、肖红的率领下,团队师生10人在来凤县的5天时间里,通过开展“四个一”活动,即讲一个红色故事、传唱一首红色歌曲、制作一面五星红旗、重走一段红色道路,让共产党人的精神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
2.下乡践行爱心,捐助温暖人心
图为实践队带队教师与受捐助学生的合影。实践团队成员 桂嘉祺 供图
教育重于泰山,帮扶就是责任。因地形因素等多种因素,综合造成了百福司镇民族小学部分学生家庭仍较为贫困的问题。在了解到该地的特殊情况后,武昌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时间划拨专项资金,借由此次机会由社会实践团队去到百福司镇民族小学部分困难家庭开展援助工作。
捐助活动现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管媛媛与受助学生亲切交谈,勉励学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学好知识本领,力争做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3.探寻革命老区,追寻红色记忆
图为实践团队在来凤县民族博物馆的合影。实践团队成员 丁宇亭 供图
来凤是革命老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在来凤县烈士陵园,全体队员向纪念碑三鞠躬,共同瞻仰烈士墓碑,随后全体成员来到来凤县民族博物馆,通过参观展出物品和阅读介绍文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英雄的来凤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用鲜血谱写出的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英雄诗篇,以及留下的弥足珍贵的红色记忆。在张富清纪念展里的一幅幅记录前辈的照片,一件件承载历史的文物,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前辈事迹的呈现,再现了张富清老前辈拼搏顽强、甘于奉献的一生。此次参观的过程中队员们深刻感悟到了伟大的斗争精神,思想上和心灵深处接受了一次红色洗礼。
4.走进藤茶种植,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团队部分成员在进入沙道湾村藤茶种植基地前的合影留念。实践团队成员 丁宇亭 供图
“恩施是世界硒都,来凤被誉为中国藤茶之乡,藤茶虽然叫茶,却不属于茶叶科,而是一种古老的中草药资源,当地人采摘藤须、叶片制成茶叶,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村主任热情地向实践团队成员这样介绍道。实践团队在村主任带领下,近距离感受藤茶采摘、制作流程,了解产业基地运营管理模式以及市场需求变化。队员们边听边议,兴致勃勃,一边聆听村主任的讲解,一边驻足观看藤茶生长,纷纷表示,通过近距离接触藤茶真切感受到“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的发展理念。也进一步鼓舞了队员们助力乡村振兴的信心。
此次赴来凤的“三下乡”之旅令同学们受益匪浅。通过此次活动,既增强了同学们的爱国之情、投身基层实践之心;又助力了当地教育发展、乡村振兴等事业。未来,武昌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仍会继续组织“三下乡”团队前往来凤,引导武昌工学子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深度融合;让广大学生,为乡村振兴和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青春的智慧与力量。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储琬佳、张琦梨、常博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朝阳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