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3日讯(通讯员 曾虹虹)筑梦非遗展新姿,校地合作促振兴。为促进外砂街道“钩织”“金东溪”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打造“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深信学子组成“筑梦”非遗文化传承实践队,于8月8日踏上了在为期七天的以青春之名,探外砂特色非遗的旅途。队员们深入汕头市龙湖区外砂街道,与外砂学子一道共同探寻非遗魅力,在当地开展美育课堂和进社区、进校园等志愿活动,将深信特色美育课程与外砂非遗相结合,提升非遗文化品位,塑造人文审美格调,促进非遗传统文化与美育的融合创新传承。

图为实践队于蓬沙书院前合影留念

七夕佳节,情定非遗

在三下乡活动中,实践队成员在七夕当天来到蓬沙书院,以非遗之名,传承文化传递爱,传扬美育传达情。成员带来的掐丝艺术课程成为外砂学子心中一段美好的记忆,也让这个七夕节变得更加独特而有意义。大家围坐在一起,专注地梳理着手中的丝线和工具,将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创意融入到每一件作品里。那一丝丝金线在一双双巧手下交织成一幅幅精美的图案,仿佛用绘制的七夕的浪漫图案来实现文化创意中的美育传承。学生们相互切磋,共同探索掐丝非遗的奇妙之处。现场不时传来欢声笑语,温馨的氛围弥漫在每一个角落。用青春之声讲好非遗故事,以青春之力传承非遗文化。

图为七夕非遗-掐丝珐琅课堂合影留念 图为七夕非遗-掐丝珐琅课堂照片图为七夕非遗-掐丝珐琅课堂实操照片

趣味非遗,相约集市

实践队成员在蓬沙书院组建了非遗文化集市,丰富多彩的非遗摊位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缓缓展开在小朋友们面前。在这里,钩织的细腻、剪纸的灵动、传拓的古朴、木版画的韵味……每一项非遗项目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图为非遗集市-外砂钩织非遗体验剪影

图为非遗集市-木版画非遗体验剪影

图为非遗集市-剪纸剪影

参与活动的小朋友们三五成群,或低头沉思,或热烈讨论,不时传来猜中谜底的欢呼声和掌声。他们或独自挑战,或通力合作,共同寻找答案的喜悦溢于言表。每当有参与者猜中谜底,大学生志愿者都会送上精美的非遗小礼品作为奖励,进一步激发了小朋友们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图为非遗集市-灯谜剪影

东溪非遗,小巷寻踪

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宣传外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转化成果,创新宣传形式,讲好外砂故事,实践队与“金东溪传说”非遗传承人王金礼进行了深度对话。活动伊始,王金礼先生首先介绍了“金东溪传说”的历史渊源和独特魅力。他提到,这些传说不仅记录了东溪村先民们“过番”创业、心系桑梓的奋斗历程,还反映了当地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王金礼先生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多个经典传说,如“一门两代七个半秀才”的传奇故事、“翰林院编修王继香诗赠王景仁”的美谈等,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沉浸在了那段光辉的历史岁月中。

图为实践队访谈“金东溪”非遗传承人

图为实践队与非遗传承人合影

狮头鹅墙绘,绿美广东

实践队成员根据外砂街道的需求,来到有着“龙溪林家”之称的林厝村进行墙绘活动。队员首先对需要进行墙绘美化的老厝的墙体进行精细测量,再进行草图绘制。为了使墙绘更具有当体特色,实践队在村中走访,搜集了大量资料,经过开会讨论之后,决定将狮头鹅作为主体,墙体左边为树下钩织的老人,中间是大榕树,右边是放鹅的小孩,画面充满当地特色,整体丰富和谐,充分保留着传统的乡村风貌,不仅能表达出传承着耕读传家的理念,同时积极融入现代发展,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勃勃生机。

 

图为实践队测量墙体尺寸

图为实践队商议墙绘设计方案剪影

图为林厝村墙体设计方案

“青”力“青”为,圆梦外砂。突击队将秉持深信青年特有的创新精神和突击勇气,推动外砂街道非遗的产业化运作,实现校地联合提升非遗文化认知品牌和创新传承水平的项目目标。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对非遗文化追寻之旅,更是新时代青年传承非遗文化、勇担历史使命的宝贵机遇。作为后辈,“筑梦”非遗文化传承实践队队员们将以此为契机,用青春之声讲好非遗故事,以青春之力传承非遗文化。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曾虹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曾虹虹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565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