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3日讯(通讯员 王旭) 7月4日上午,皖江工学院"心遗徽州,寻脉匠心非遗”三下乡实践队伍满怀热情,踏上了前往泾县三兔宣笔厂的旅程。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他们抵达了这座承载着千年文脉的宣笔制作工坊。三兔宣笔厂总经理伍月平女士不顾炎热,亲自接待了团队成员,并带领他们走进宣笔制作的核心区域,近距离感受宣笔制作的精细与复杂。

伍月平女士详细介绍了宣笔的历史、发展过程、工序技艺及原料来源。她指出,宣笔制作技艺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责任。她特别强调了宣笔制作中笔头工艺的重要性,以及选材的考究与严谨。从最初的野兔、黄鼠狼等野生动物的毛发,到后来的山羊毛等替代材料,宣笔制作技艺在不断适应时代变化中得以传承和发展。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队员们有序地参观了宣笔的制作流程。从选料到制作笔头、笔杆,再到最后的装配和修整,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工匠们的心血与智慧。

图为宣笔笔头制作过程

在参观过程中,宣笔厂的老师们不仅耐心地为队员们讲解每个制作步骤的要点和技巧,还特别关注了大家的握笔姿势,并进行了细致的指导。老师们强调,正确的握笔姿势是书写好汉字的基础,只有姿势得当,才能更好地发挥笔的特性,展现出汉字的形态美和韵味美。队员们纷纷按照老师的指导调整姿势,认真体会着其中的细微差别。

图为团队成员体验非遗文化

紧接着,老师们又向队员们传授了一些关于书法的宝贵知识。从书法的起源、发展,到不同字体的特点和书写要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队员们对书法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瑰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随后,实践团队成员采访了省级非遗传承人伍森严老师,伍森严老师从自己与宣笔结缘的经历讲起,分享了在传承和发展宣笔技艺过程中的艰辛与喜悦。他谈到,宣笔作为中国传统毛笔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工业化浪潮冲击下,传统的手工制笔技艺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正是因为有像他这样坚守初心的匠人,以及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支持,宣笔这一非遗技艺才得以传承和发展。在谈到宣笔的制作工艺时,伍老师更是如数家珍。他详细介绍了宣笔独特的选材和制作方法,强调了每一个环节的严格要求和精细操作。他说:“一支好的宣笔,不仅要有优美的外形,更要具备出色的书写性能。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制笔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对品质的不懈追求。”同时,伍老师也对当前宣笔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要不断创新和发展,结合现代市场需求,推出更多符合时代特点的产品,让宣笔这一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非遗传承人伍森严老师

在访谈的过程中,伍老师还特别鼓励同学们要多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积极参与到非遗传承和保护的工作中来。他说:“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只有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我们的民族文化才能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同学们深受鼓舞,纷纷表示将以伍老师为榜样,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访谈结束后,实践队伍与伍森严老师在三兔宣笔厂合影留念。这张合影,不仅记录了这次难忘的文化之旅,更象征着年轻一代与非遗传承人的紧密联系和共同传承文化的决心。

图为团队成员与非遗传承人伍森严老师合照

此次皖江工学院三下乡实践队伍的宣笔厂之行,不仅让同学们亲身体验了宣笔制作的精妙工艺,感受到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与非遗传承人的交流互动,深刻认识到了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同学们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和感悟,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上我们的传统文化瑰宝。

文化传承,任重道远。但正如这一次的宣笔之旅所展现的,只要有更多的人愿意去关注、去参与,古老的文化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皖江工学院的同学们用自己的行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王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旭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32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