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新时代如何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处风华正茂的新青年,如何执好时代之墨,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在希望的田野熠熠生辉?浙江理工大学农家“剧”变实践团的成员们,怀揣着助力乡村振兴的共同理想,前往绍兴诸暨,开展剧本杀赋能农家乐转型升级的试点实践,助推历史古迹与乡村振兴的创新发展。
项目负责人黄雨露来自越文化发源地之一的绍兴诸暨。这里风光旖旎,人文景观独特,素有“浙东巨邑,名贤之乡”的美称。诸暨市沙塔村的尖山湾遗址,代表了后良渚文化时代的史前遗址,遗址出土大量竹篾编织物,纵横交织,疏密有致,花样繁多,沉淀着千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在2005年尖山湾遗址的挖掘过程中,考古队曾来到黄雨露外婆家吃过一餐饭,而黄雨露的外婆,作为沙塔村的村民,也有幸参与到尖山湾遗址的挖掘中。作为土生土长的诸暨人,黄雨露自小便接受着父辈的熏陶,对家乡的古迹有着深厚的感情。进入浙江理工大学后,黄雨露通过专业课,了解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对家乡遗址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新的想法:打造一个独属于诸暨的大型沉浸式剧本杀。恰巧黄雨露的家人在当地经营着一家农家乐,能够提供特色手工场地的同时,让游客切身感受到独属于诸暨乡村的魅力。于是,黄雨露召集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学,共同踏上“农家乐打卡×剧本杀”这条助推历史古迹与乡村振兴创新发展的道路。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文化自信始终是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实践团队打造“农家乐×剧本杀”路径的初衷即在于传承创新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赋能乡村振兴。
“只有懂得乡村,才能振兴乡村。”这趟实践旅程中,团队成员走进村庄,倾听民众诉求,切身体悟乡村生活。他们,在陈宅镇沙塔村文化礼堂门口,宣讲尖山湾遗址的考古故事,生动地向村民们介绍了尖山湾遗址发掘艰难而伟大的征程,并以调查问卷形式倾听村民对于乡村发展的渴望与心声。他们,走进斯宅千柱屋这座壮阔恢弘的清代古建筑,深入了解千柱屋村民的生活方式、收入来源以及对传播特色传统文化的迫切渴望。村民们说:“现在越来越少有游客来我们这里参观了。”他们期望能通过创造性的方式推进当地的文化保护与文化传播。
“守正创新,为乡村旅游注入新活力”
实践团队负责人黄雨露同学表示,“期望以剧本杀赋能农家乐的模式,守正创新,为乡村旅游注入新的活力。”借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依托尖山湾遗址这一古迹场景,将当地的竹篾编织等非遗以及包清明果、做藤梗等特色手工活动融合贯通,打造一个集集情感体验、手工体验、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沉浸式剧本杀。
为了测验该模式的可行性,团队成员集中在沙塔村仙侣笑会山庄,切身开展剧本杀实践。通过竹篾编织等特色手工活动,体悟沙塔村当地的传统文化。诚如余秋雨所言:“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沙塔村的文化宝藏亦伴随着代代人的脉搏涌动,不温不火却已道尽岁月,蕴含着民族智慧的结晶。
此外,成员们前往剧本杀店,进行访谈。经过与店内人员交流及互动体验,团队成员对剧本杀设计的理念、故事情节的编撰、故事人物的设计、多重元素的融合等有了更深入的认知。为实践团设计农家乐的特色剧本杀提供了更为专业与创新的视角。
图为实践团与沙塔村仙侣笑会山庄负责人合影
图为实践团切身开展剧本杀实践
“新时代青年应成为文化宣传的接班人”
“新时代青年应成为文化宣传的接班人。”这是实践团调研过程中,枫桥经验陈列馆的工作人员发自肺腑的一句话。枫桥经验陈列馆是浙江基层干部群众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景呈现和生动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要求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实践团队在枫桥经验陈列馆内,汲取了群众路线的生命力量,坚定了走进乡村、深入乡村、为民造福的初心,体悟了文化宣传的新方式与困境所在。
图为实践团在枫桥经验陈列馆前合影
然而,实践团队不仅局限于设计展现尖山文化基因、独属于沙塔村的沉浸式剧本杀,团队以“农家乐×剧本杀”的理念为缘起,期望以剧本杀赋能文化传播为模式,推广至诸暨其他地区,打造乡村振兴创新路径生态圈。
为了探索绍兴诸暨其他地区“农家乐×剧本杀”模式的可行性,实践团队前往诸暨博物馆、金萧支队纪念馆、绍兴越红博物馆等地,挖掘特色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并总结现今文旅发展面临的困境。
博物馆是绍兴的灵魂,也是绍兴文化的延续和传承,有千年的文化底蕴,独特的人文诗意,可以感受历史的波澜壮阔与文化的脉搏涌动。实践团队前往越红博物馆,参观古老的制茶器械和珍贵的茶文化资料,通过茶文化体验,切身体悟了越茶文化的百年岁月。
越茶文化,早已历经历史的沉淀而愈发珍贵,却因时代的变迁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文化传承与文化保护,是永恒的课题。团队成员通过与文物跨越时空的“对话”,更加坚定了推进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未来目标。
图为实践团在越红博物馆前合影
从十大战役到根据地建设,从聆听讲解到互动体验,实践团在金萧纪念馆内切身追忆金萧烽火,寻觅红色文化基因。了解了当今纪念馆开展的红色文化活动,以及在文化宣传与建设方面所遇到的难题,并探讨了新时代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的新形式。
在访谈中,实践团进一步了解到,诸暨村由于“留不住客”的问题,经济发展一直遭遇瓶颈。于是,基于当地丰富的农产品特色资源,实践团提出了剧本杀和农家乐相结合的发展方案,旨在吸引游客驻留,传播特色本土文化,带动经济发展。金萧支队纪念馆负责人对此表示十分肯定,表明“接下来我们村子要打造先行村、示范村,肯定需要依靠这样的新模式”,同时,承载革命精神的剧本,作为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和金萧支队纪念馆的文创产品,也能让这片土地的故事为更多人熟知。
图为实践团与负责人在金萧支队纪念馆前合影
除红色文化以外,传统文化的传播亦为一大挑战。实践团队成员还对诸暨博物馆馆长进行了深入访谈,了解了博物馆现今多样的文化推广方式。并提出了本团队剧本杀赋能文化传播的理念,团队期望基于馆内展示的文化故事与历史场景,设计特色剧本杀体验活动,推进文物的活态传承,扩大博物馆服务范围,打造文化展示的新窗口。
馆长对本团队的设计构想给予赞成,并表示博物馆此前也成功举办过类似的体验活动,正在探索更创新的展示方式。期望能够与大学生团队合作,借助青年人的力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文化服务,不断扩大越文化标识的社会影响力。
图为实践团与负责人在诸暨博物馆前合影
图为实践团访谈诸暨博物馆负责人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
乡村振兴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以脚步丈量大地,用耳朵倾听人民心声,下乡落地的实践行动。乡村振兴也不只是激发乡村经济的活力,更是推进乡村文明的创新传播与发展。有人说,文化点亮农村,那我们说,新一代青年就是那提灯人。富足乡村物质文明的同时,更应丰富乡村人民的精神家园。在乡村振兴中,真正变化大的不是外在的景色,而是人的状态和人的精气神。看到人,你才能感受到振兴是什么意思。
相约于山水之间,筑梦于脚步之下。未来,浙江理工大学农家“剧”变实践团的成员们将继续笃行不怠,以青春之我,在希望的田野间熠熠生辉,奏响新时代的乐章!
图为实践团剪影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薛沁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