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遇见非遗经典,传承中华文化”寒假“三下乡”实践队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蒲松龄故居,旨在了解聊斋文化的发展现状,领略蒲松龄先生的古朴生活,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
甲辰年初,我有幸参观了伟大文学家蒲松龄的故居,深入感受了聊斋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次非遗文化的实践不仅让我领略了古建筑的韵味,更让我在心灵深处与蒲松龄和他的作品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一踏入蒲松龄故居的大门,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来到了一个充满历史沧桑和文学氛围的世界。那座古朴典雅的院落,种满了郁郁葱葱的竹子,青翠的竹林很是养眼,通往故居的蒲家村大街上铺着斑驳的石砖地面,这每一处小小的细节都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岁月和蒲松龄一生的故事。我沿着蒲松龄故居的游览导视牌,逐一参观了起居室、厨房等各个角落,这里的每一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蒲松龄的起居室中,这是他一生笔耕不辍的地方。室内的陈设十分简陋,只有一张书桌、一把椅子和一些文房四宝。没错,蒲松龄老先生在世时,生活并不富裕,甚至说是有些拮据的,且书桌的不远处就是床铺,在不大的起居室内,书桌和卧床就已经占了大部分的空间,让本就不宽裕的房间显得有些拥挤。但就是这样的环境,让我感受到了那种特有的文学氛围。书桌上摆放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还都焕发着昔日的光芒,仿佛还能看到蒲松龄当年挥毫泼墨的身影。我想象着他在无数个寂静的夜晚,坐在这里构思着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情节,一笔一划地将它们诉诸纸上。这份对文学的执着和热爱,让我深感敬佩。
曾经蒲松龄老先生最原始的厨房已被历史的磨难毁坏,厨具也更加无处寻找,但好在,文旅局根据多方考证,以及部分史册记载,将蒲松龄老先生的厨房一比一还原了出来,虽然搭建后的厨房很难是最初的样子,但依然能够想象出当年蒲松龄在这里生火做饭的情景。厨房的陈设虽然简陋,但却透露出一种朴实无华的生活气息。蒲松龄先生一生清贫,但他却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创作出了一部部不朽的文学经典。这种在困境中坚守信念、追求梦想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
在参观过程中,我不断回味着蒲松龄的作品《聊斋志异》。这部小说以奇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社会寓意而著称,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人性的善恶美丑、社会的黑暗与光明。我在其中感受到了蒲松龄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入剖析,也领悟到了许多人生的哲理和智慧。
聊斋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它以鬼怪故事为载体,通过寓言、象征等手法,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多样性。这种文化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视人性和社会的视角。
在蒲松龄故居的游览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聊斋文化的魅力所在。那些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深刻的社会寓意,都在我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仿佛看到了蒲松龄老先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艰辛与付出,也感受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注。
这次以聊斋文化为主体的非遗实践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蒲松龄的生平和他的作品,也让我对聊斋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意识到,文学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蒲松龄先生用他的笔墨为我们留下了一部部珍贵的文学遗产,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视角和思考方式。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聊斋文化,努力领悟其中的精髓和智慧。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进步,定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此外,这次旅行也让我更加珍惜和感恩我们所拥有的文化遗产。每一座古建筑、每一部文学作品、每一种传统文化,都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和骄傲。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它们,传承它们,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作者:高明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高明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