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手艺,保护经典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2024年2月14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遇见非遗经典,传承中华文化”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聊斋蒲松龄故居,更加深入地了解蒲松龄的生平和他的文学成就,感受了郭沫若诗人笔下“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聊斋文化。
聊斋文化的传承载体蒲松龄纪念馆成立于1980年,它并不是完整意义上蒲松龄老先生曾经居住的屋子,而是以其故居为主体扩建而成的一座文化名人纪念馆,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蒲家村。蒲松龄老先生的故居也曾破败过,但幸运的是,经过战火的洗涤和历史的磨砂,终于在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且随着2022年淄博烧烤的头条,再次以非物质文化经典的榜样进入大家的视野。
实践队员们一踏上前往蒲松龄故居的路程,心中就充满了期待和憧憬。想象着那座古朴典雅的院落,想象着蒲松龄当年生活的场景,实践队员们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经过一段车程,队员们终于来到了这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一进入故居,实践队员们就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那座历经沧桑却依然保持着古朴风貌的院落,仿佛穿越时空而来,将实践队员带入了蒲松龄的世界。院中的古树参天,枝叶繁茂,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岁月。通往故居的路上铺上了斑驳的石砖,每一块都承载着历史的印记,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流逝。
在淄博市热情的聊斋文化传承者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逐一参观了故居的各个部分。首先是蒲松龄的起居室,这是他一生笔耕不辍的地方。室内的陈设十分简陋,只有一张书桌、一把椅子和一些文房四宝。没错,蒲松龄老先生在世时,生活并不富裕,甚至说是有些拮据的,且书桌的不远处就是床铺,在不大的起居室内,书桌和卧床就已经占了大部分的空间,让本就不宽裕的房间显得有些拥挤。然而,正是在这简陋的环境中,蒲松龄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聊斋志异》,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阳光撒入,队员们仿佛能看到他在昏黄的灯光下,孜孜不倦地伏案写作的身影,那份对文学的执着和热爱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实践队员。
接下来是蒲松龄先生的厨房。曾经蒲松龄老先生最原始的厨房已被历史的磨难毁坏,厨具也更加无处寻找,但好在,文旅局根据多方考证,以及部分史册记载,将蒲松龄老先生的厨房一比一还原了出来,虽然搭建后的厨房很难是最初的样子,但依然能够想象出当年蒲松龄在这里生火做饭的情景。这些生活细节的展示,让实践队员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了蒲松龄的生活状态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在参观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们还了解到了蒲松龄的生平事迹。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世家,家境贫寒,但他却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才华,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作品以奇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而著称,尤其是《聊斋志异》,更是成为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瑰宝。蒲松龄先生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这种精神令人敬佩不已。
漫步在故居的院落中,仿佛穿越了时空,与蒲松龄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那些古老的建筑和静谧的环境,让实践队员们感受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坚定。他的作品和精神,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来到故居的实践队员们都为能够亲身感受这份历史和文化的厚重而感到无比幸运和自豪。
游览完蒲松龄故居的各个角落,实践队员们不禁对这位伟大的文学家肃然起敬。他的才华横溢、他的坚韧不拔、他的热爱生活,都让队员们深受感动。他的作品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作者:高明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高明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