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滁州8月30日讯(通讯员刘静雨 刘乐)为弘扬优秀乡土文化,助力民族文化复兴,2023年7月8日,滁州学院赴张浦郢村乡土文化现状调研实践小分队在滁州市张浦郢村开展了实地寻访调研,以实际行动助推乡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推动全面乡村振兴。
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具有独特民俗民风。张浦郢村位于黄泥岗镇东北部与来安、明光相邻,属三县结合部。全村耕地面积7800亩,林地4300亩,水面160亩,农业以红薯、水稻、小麦为主,其中红薯种植面积4000亩已初具规模,经薯储藏山洞12个。张浦郢小磨麻油是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黄泥岗镇张浦郢村的特产,久负盛名,制作工艺精细。
实践前期准备
在出发之前,实践团通过书籍、网络平台、官方档案资料查找关于张浦郢村的文献资料、影像资源,研读整理了张浦郢村的历史背景、民风民俗、乡土特色,梳理了网络媒体平台上有关乡土文化的相关信息,学习比对了其他特色乡土文化的研究角度与研究,提前撰写好活动的具体时间方案,力争以当下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带领大家了解、宣传与保护张浦郢村的文化。
实地走访调研
在张浦郢村的各个角落,可以看到团队成员与村里老人交流的身影,通过实地调研辅之以网络问卷调查等方法,团队成员了解到张浦郢村现如今的留村人口情况以及当地的文化习俗保留现状等。与过去的情况相比较,团队成员发现当地文化习俗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一些文化习俗正在消失,新兴的文化逐渐兴起。
图为实践队员实地调研张浦郢村村民。通讯员刘乐 供图
探寻乡村历史
张浦郢村历史悠久,村名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96年袁术攻打刘备,争夺徐州。刘备带兵抵抗,派张飞守下邳。而刘备中郎将许耽开门向袁术投降,张飞退驻此地,厉兵秣马,不久便聚众万余人,为联曹攻吕布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得名张飞营,因连接长江,漕运发达,后演变为现在的张浦郢。如今张浦郢村的历史文化在当地村干部和村民重视下逐渐被保护起来,随着实践的推进,团队成员共同来到历史人物名像面前,一起感受这些人物的光辉事迹,领悟其伟大的精神价值,意在继承与传播历史人物身上蕴含着优秀中华民族文化。
图为实践队员瞻仰历史英雄雕像。通讯员 刘乐 供图
参观特色民俗馆
团队成员在了解张浦郢村的风土民情以及历史发展变革的基础上找寻当地相关负责人员,询问张浦郢村乡土文化建设情况。在当地副书记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参观了村里的特色民俗馆。民俗馆见证了当地文化发展的历程,在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团队在成员在副书记的讲解中对当地特产及乡土文化进行了系统性的了解。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张浦郢村四大特产。通讯员刘乐 供图
赓续文化
张浦郢村历史文化悠久,特产丰富,传统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团队成员与当地副书记谈及未来发展,双方都提及现代互联网媒体。实践团提出将助力张浦郢村持续挖掘张浦郢村农文旅产业特色,用好用活“融媒体+乡土文化”模式激发乡村文旅资源活力,以达到“景”上添花之效果,深挖非遗文化价值赋能乡村振兴,让更多人通过云端了解、爱上这里,全面推动乡土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为创新文化传承形式凝智聚力。
图为实践队员与张浦郢村负责人合影。通讯员刘乐 供图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十六字箴言是费孝通先生对“文化自觉”历程的概括。他提倡的“文化自觉”是继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也是坚持文化自信的前提。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乡土文化是青年人的责任和使命。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蔚园”学子体验到了乡土文化之美 ,深入感受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来源:滁州学院 作者:刘静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静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