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是中国的根脉,是国家大厦的根基。为弘扬落实二十大精神,深入乡村,了解乡村,赋能乡村振兴,为祖国乡村振兴事业贡献青春的力量,6月23日-7月1日,滁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学子先后赴滁州市井楠村、红庙社区和长丰县马郢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寻茶香绘民宿,探访井楠振兴路。
实践队员在井楠村茶文化馆详细了解了当地名茶“西涧春雪”的制作工艺和独特品质,亲身感受茶叶与旅游结合带来的生机,并走村入户开展问卷调查,收集村民在茶叶种植、品牌推广、市场销售及文化传承方面的宝贵意见。还参观了特色民宿群——井楠茗宿,学习了“旅游公司+农户+闲置资源”的发展模式。队员们分组与民宿经营者交流,了解主打茶文化的特色与面临的实际挑战,最让人感动的是改造后的房屋保留原主人名字。井楠村的孙书记说:“发展成果带着人情味,才能让乡亲们更有归属感”。
▲实践队员在茶文化馆、茗宿和党群服务中心参观及实践。李子希 供图
执画笔护童心,情暖红庙社区。
在红庙社区,实践队员发挥专业特长,为孩子们带来一次次艺术创意活动。队员们为孩子们讲述民族团结故事,展示各民族风采,指导下孩子们在扇面上认真绘制56个民族人物形象,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悄然生根。
▲在扇面绘制民族人物的实践场景。 叶恺晶 供图
巧手制“芭蕉扇”,暑期安全记心间。
活动前,队员们还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巡查清流河畔,提醒孩童注意水域安全。带领孩子们巧手制“芭蕉扇”,将暑期安全记在心间。孩子们兴致盎然地在芭蕉扇上绘制安全警示语,亲手制作的“安全扇”既带来清凉,更在轻松氛围中提升了自我保护意识。
▲制作“芭蕉扇”的实践手工教学。佘璐 供图
探寻创业故事,解码马郢新篇。
实践团队走进长丰县马郢村,探寻其从贫困村到示范村的蝶变密码。在村党组织负责人带领下,队员们参观村史馆,了解马郢村如何一步步从艰难岁月走向今天的富足,探寻创业振兴背后的故事。队员们采访了当地创客深入了解“百老笑容图”的由来——创业为捕捉老人最真挚的笑容。
▲实践队员采访马郢村创客的场景。董明珠 供图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滁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学子不仅深化了对乡村振兴的理解,更强化了以艺术视角和青年热忱为乡村发展的服务意识。接下来,实践团队将持续把暑期实践活动转化为助力乡村发展的持久行动,努力让青春在田野乡间闪光。(通讯员 王梦琴 陈韶涵 叶恺晶)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梦琴、陈韶涵、叶恺晶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叶恺晶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