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农学子赴襄阳米公祠开展拓印直播,传承非遗文化
(通讯员吴悠 宋志鑫)2023年7月9日上午,华中农业大学的社会实践团队襄阳市米公祠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拓印直播,旨在通过直播的形式,向广大观众展示拓印这一古老技艺的魅力,并吸引更多人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
在活动前期,实践团制作了拓印主题的问卷调查,并向襄阳群众发放,意图了解大众对于拓印的认知和兴趣。根据调查结果,实践团得出了一份关于拓印现状的分析报告。报告指出,拓印作为襄阳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包括知名度不高、传承人减少等问题,拓印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困境。针对这些问题,实践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实践团对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我们发现,大部分参与调查的襄阳市民对拓印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具体过程和技巧知之甚少。此外,虽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对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表示支持,但缺乏实际行动和参与的意愿。
基于调查问卷的收集情况,实践团认为能做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宣传,提高拓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因此,为了传承和弘扬这一非遗文化,华农学子赴襄阳米公祠,希望通过直播的形式,向更多人普及和推广拓印技艺。通过举办拓印直播活动,将拓印这一古老技艺展示给更多人,让他们亲身感受其中的魅力和乐趣,从而激发对于非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同时,实践团还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非遗保护和传承中来,促进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非遗项目提供更好的环境和保障。
在直播开始之时,团队成员马倩和普航宇向大家介绍了米公祠和拓印活动的背景和意义,让观众们对这项活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接着,团队展示并介绍了拓印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让观众们对拓印的基本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随后,团队派出了一名成员进行拓印的学习和体验,并邀请拓印文化体验馆的负责人柳老师进行现场教学和指导,通过实际操作向观众展示了拓印的精妙技巧和步骤,进一步增加了互动和参与感。当被问到为什么学习拓印这项传统技艺时,柳桂玲老师表示她曾经在米公祠上班,发现学习拓印这项传统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几乎面临失传,作为一项非遗技艺来说,这是非常可惜的,于是开始拜师学习这项技艺,到今天为止已经有二十余年了。看到刘老师为保护拓印这一非遗技艺而付出了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实践团成员深切体会到拓印的价值和意义。他们意识到,拓印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的延续。通过拓印,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人们是如何记录、表达和传承文化的。实践团成员深受刘老师的坚持和热爱所感染,他们表示将会继续关注拓印这一传统技艺。他们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和参与到拓印文化的传承中来,共同守护这项珍贵的非遗技艺。他们坚信无论是通过学习拓印技巧、购买拓印作品还是向更多人宣传拓印的美妙之处,每个人的努力都能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只有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与关注,拓印这一传统技艺才能焕发新的生机,继续为后代传承下去。
最后,团队展示了当天拓印作品,并对整个直播活动进行了总结。通过这次直播,团队成员不仅对襄阳非遗文化拓印的现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也让广大观众们更加了解了这项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此次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熊品欣表达了自己对于拓印的体会和感受:“通过参与拓印直播活动,我深刻认识到拓印作为非遗项目的珍贵价值和文化内涵,更加坚定了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决心。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和传承非遗文化,将其传承下去。”
此次拓印直播活动的举办,为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团队通过直播的方式,将拓印文化的魅力传播给更多的人群,激发了广大观众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同时,团队的努力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许多观众在直播间表示出了对参加拓印活动的兴趣。
华中农业大学赴襄阳社会实践团将继续努力,为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做出更多的贡献。希望通过类似的直播活动,能够进一步推广和传播拓印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独特的非遗技艺,以此促进襄阳非遗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希望广大群众能够在拓印的世界里感受文化的魅力,共同见证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让我们一同走进拓印的世界,品味传统之美,共同守护非遗的珍贵瑰宝。
(完)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作者:吴悠 宋志鑫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碧慧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