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31日讯(通讯员 张露露)2025 年 7 月,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普语津声 静宁振兴” 实践团响应教育部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号召,深入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治平镇雷沟村、双岘镇页沟村等地,针对当地 “方言依存度高、农产品外销语言壁垒突出” 的实际,创新推行“方言 - 普通话” 双轨推广模式,为民族地区语言赋能乡村振兴探索新路径。 

实践团聚焦农产品外销痛点,编制 “方言 - 普通话” 对照手册,系统梳理静宁苹果、烧鸡等 特色农产品的规范称谓,通过 “政策解读 + 现场教学” 开展多场宣讲会,覆盖村民 150 余人次,有效破解了外销语言障碍,获村支书肯定 “为产业标准化提供重要支撑”。

 在文化与实践融合层面,团队组织 “方言诵古韵 + 普通话译新声” 跨代际交流,完成《十杯酒》等民俗歌谣双语演绎;深入苹果种植园,手把手教果农用普通话推广产品,最大化推普助农效益。

 更值得关注的是,实践团联合村党群服务中心搭建 “村级双语信息服务站”,志愿者双语通解农业政策、技术难题;推动 “居民议事厅” 实现方言诉求即时翻译、“双语决议” 当日上墙,村口 “农业政策双语宣传板” 以 “图解 + 讲解” 让惠民政策易懂易行,获村民称赞 “日子更有盼头”。 

此次实践不仅为静宁乡村振兴注入 “声” 动力,更形成可复制的民族地区推普范式,让普通话成为连接田间与市场、传统与现代的关键纽带,彰显语言赋能乡村振兴的独特价值。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露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露露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4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