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31日讯(通讯员 束志豪) 近日,北京科技大学青蓝相继溯材知识科普实践团走进革新西里社区,为这里的孩子们开启了一场为期三天的材料科学探秘之旅。实践团以“溯知明理,材惠四方”为理念,通过趣味实验与生动讲解,将生活中的材料奥秘与科学原理相融合,为社区孩子们带来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科普体验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探索材料世界的好奇种子。

DAY1:探索生活中的纤维材料

实践团首日聚焦生活中常见的纤维材料,通过两个生动实验揭开材料的神秘面纱。

“变废为宝”小实验中,蓝诗琪同学带领孩子们以瓦楞纸板为原料制作简易坦克模型。活动中,孩子们先了解瓦楞纸板的结构,通过观察、裁剪,直观认识其抗挤压的材料学特性及纤维结构影响下的剪切特性,最终完成各具特色的坦克模型。

▲图为蓝诗琪同学讲解实验课

    

▲图为温家仪同学带孩子们做手工坦克

来到“池中彩虹”小实验,在束志豪同学示范下,孩子们在洗脸巾底部涂上不同长条色框,再将带颜色部分接触水面,观察到色素随水分子扩散攀升晕染的现象。团队成员解释这是毛细现象,水分子带动色素在洗脸巾纤维间运动,并拓展科普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纤维材料,从膳食纤维到玻璃纤维,引导孩子们主动观察身边材料。

▲图为张洪瑞同学带孩子们做池中彩虹小实验

DAY2:触摸科学奇迹,点燃航天梦想

第二天的活动围绕航天与前沿材料展开,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航天与材料》讲解课程中,董晓天同学以“火箭是怎么冲出地球的?”开篇,带领孩子们回顾中国航天从“东方红一号”到深空探测的辉煌历程,展现材料进步对航天事业的重要意义。互动环节中,“飞机和火箭谁更厉害?”等问题引发热烈讨论,让复杂原理变得通俗易懂。他还分享了为航空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们——钱学森、陈俊亮、刘大响,激励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

▲图为董晓天同学讲授《航天与材料》课程 

“半导体温差发电”实验中,束志豪以手机和传感器为例引出半导体特性,用“电子赛跑”比喻讲解“塞贝克效应”。孩子们分组合作连接电路、安置发电片,当热水倒入使风扇转动时,现场欢呼声不断,大家还踊跃猜想该技术在太空、汽车等领域的应用。来到“会‘变魔术’的记忆合金”实验,冯屹云同学拿出记忆合金丝,孩子们亲手弯折后放入热水,见证其迅速恢复原状的神奇。团队用“放学回家”比喻原子结构变化,讲解其在牙齿矫正、航天设备中的应用,拉近高科技与生活的距离。活动尾声,成员分享材料科学家的探索故事,鼓励孩子们保持探索精神。

    

   

▲图为实践队员带领孩子们做温差发电实验

DAY3:体验传统材料艺术,延续科普热情

最后一天的活动聚焦传统材料艺术,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与材料科学的融合。在染料和古布知识讲解课程中,温家仪同学生动解释染料的微观化学原理,介绍从古至今人们如何利用染料和古布的材料结构性质,完成能长时间留存的艺术创作。  来到“神奇的扎染”实践课程,张洪瑞同学讲解扎染步骤后,孩子们动手折叠捆扎布料、浸泡、放入染色溶液搅拌,二十分钟后取出吹干,完成独一无二的扎染作品,在成就感中加深对材料学知识的理解。

此次社区科普体验营虽已结束,但实践团与孩子们结下了深厚情谊。社区为成员颁发奖状,见证科普成果。未来,团队将继续深耕科普,让更多人感受材料科学的魅力,让科学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革新西里社区与小朋友合照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束志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束志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18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