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青春正好。为响应国家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的号召,近日,广东财经大学青锐德行实践团深入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苏溪社区,开展为期一周的“青春赋能·青老共学”暑期实践活动。
实践团充分发挥高校专业优势,创新打造“科技+教育+适老”三维服务体系:为社区青少年开设成长赋能课程,涵盖艺术创作、素质拓展等内容;同时面向老年群体开展智能设备应用培训和反诈主题课程,助力跨越数字鸿沟。本次实践为期一周,在炎炎夏日为苏溪社区文化生活注入了蓬勃的青春活力。
在快乐中播种希望:童趣夏令营里的温暖瞬间
在课程设计中,实践团成员们围绕“培育思想,发掘潜能”的中心思想,设计了绘画、书法、音乐、厨艺、手工、舞蹈、心理等特色课程,以及爱国主义教育、防诈骗教育等特色内容,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乐”的氛围中收获成长。夏令营期间,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而丰富的课程内容不仅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也获得了家长的高度认可。
图为绘画课团队成员指导荔枝纹路点缀方法
图为书法课团队成员耐心指导握笔姿势
图为趣味手工课部分成果展示
图为体育课游戏环节
“老师,你们下次还来吗?”下课铃响后,孩子们围着团队成员们不舍地追问。这些多彩有趣的课堂内容,为苏溪社区的孩子们开启了一段奇妙的探索之旅。在创意美术课上孩子们用纸巾、瓶盖和颜料体验“拓印”技艺,一幅幅鲜活的荔枝图跃然纸上,非遗文化的种子悄然播撒;舞蹈课上,《向快乐出发》的旋律响起,孩子们跟随着团队成员快乐舞动,绽放童真活力;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则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解,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爱国的种子。
图为孩子们好奇询问上课内容
结营仪式上,实践团成员动情地说:“看着孩子们从腼腆到自信的转变,每一堂课都是成长的见证。”团队成员们为表现优异的学员颁发了奖状和纪念品,镜头定格下了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图为结营仪式合影留念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带着这样的信念,实践团在这个夏天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知识的种子。当告别的时刻来临,这份教育的温度将永远留在每个人的记忆里。
“您别怕,我教您!”:长者南坊文化室内笑语不断
“阿婆,点这里就能和孙子视频啦!”苏溪社区南坊文化室内,实践团的成员们正在耐心指导老人们使用智能手机。为帮助长者跨越数字鸿沟,团队特别设计了“理论+实操”的智慧助老课程,配备纸质教材和课件,从微信视频到步行导航使用方法,手把手教学。活动现场,98%的参与者成功掌握了智能设备基础操作,一位阿婆在发布了第一条视频号内容后,更是开心地竖起了大拇指。
图为团队成员辅导老人软件使用方法
次日开展的“银发反诈课堂”同样精彩纷呈。团队成员们通过真实案例解析、情景剧表演等方式,将防诈知识融入生动教学。在模拟演练中,81%的老年学员能准确识别骗局。在情景模拟环节,几位老人积极扮演角色,将学到的反诈知识融入“防骗小短剧”,完成了反诈宣传片的拍摄。在亲身体验和粤语演绎下,反诈知识也更加入脑入心。
图为老人参与演绎反诈短剧
“既学了新本领,又守住了养老钱!”参与活动的长者们纷纷点赞。“科技+反诈”双课堂,不仅让老人们跟上数字时代步伐,更为社区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诈安全网,守护了老人们的“钱袋子”和幸福晚年。
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专家学者们正通过产学研合作,将前沿金融反诈研究成果转化为适老化的实用课程,为当地银发经济发展注入专业力量,实现"守护钱袋子"与"赋能银发产业"的双赢局面。
校地共建结硕果,青春赋能绘新篇
青锐德行实践团指导老师吴昇宇表示,期望通过此次实践,不仅为苏溪社区的青少年和老年人带来切实的帮助,更希望能探索出一条“创意赋能、科技增效、多元共融”的乡村振兴与社区治理新路径。
图为指导老师与团队成员合影留念
在结营仪式尾声,苏溪社区党委委员黎民熙对团队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活动“精准务实,效果显著,为社区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并在结营当天为团队颁发锦旗,邀请团队明年“再赴苏溪”。
图为实践团在授旗仪式上合影留念
此次广东财经大学青锐德行实践团的苏溪之行,是高校智力资源下沉基层、服务社会的生动体现。项目通过科技赋能教育、数智服务适老、润心引领健康、创新驱动共融,不仅有效回应了社区发展的现实需求,也为推动构建全龄友好型社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苏溪样本”。未来,广东财经大学青锐德行实践团与苏溪社区将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拓展服务内涵,为基层教育提质与适老化发展贡献高校智慧与青春力量。
撰文 | 陆思颖 黄语恬 吴量
图片 | 罗文华 陆思颖
一审 | 邓均美
二审 | 广东财经大学吴昇宇
三审 | 苏溪社区党委委员黎民熙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邓均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邓均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