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刘艺、彭佳欣、凌晶晶)盛夏七月,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建筑学院“建韵乡行”社会实践队再赴赣北深山,扎根宜春市铜鼓县棋坪镇幽居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以专业为基、以热情为帆,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农户民居、调研特色产业、传承红色基因,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智慧与力量。
深化红色记忆,挖掘文化赋能新路径
幽居村是一片浸润着红色记忆的土地。实践队首站走进幽居村红色旧址群,开展了一场沉浸式的红色文化调研。在“幽居会议”旧址,队员们认真聆听小小讲解员的动情讲述,通过文物、史料和口述历史,重温那段峥嵘岁月。他们不仅记录了历史细节,更思考如何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研学教育和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
在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和军区司令部旧址,队员们细致考察建筑布局与标语痕迹,从中感悟革命先辈在艰苦条件下的奋斗精神。他们与村民交流,探讨如何借助“会师”这一红色IP,设计“重走会师路”等体验活动,增强村庄凝聚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
肃穆的烈士墓前,队员们俯身擦拭墓碑、清扫落叶,以庄严的祭扫表达对先烈的深切缅怀。他们记录烈士姓名与事迹,计划将其整理成册,用于后续宣讲,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聚焦蜂蜜产业,助力农产品走出深山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幽居村蜂蜜品质优良,却苦于销路有限。实践队深入山林蜂场,在养蜂能手王育胡的带领下,亲身体验蜂箱检查、蜜脾收取、摇蜜等环节,感受“甜蜜事业”的艰辛与喜悦。随后,队员们走进蜂蜜加工厂,全程跟踪蜂蜜从原料检测、低温过滤到灌装贴标的标准化流程。
更值得一提的是,队员们借助抖音直播平台,开展“青春助农”直播带货活动,向全国网友热情推介幽居蜂蜜,为农产品拓宽线上销售渠道,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践行志愿服务,传递温暖与关怀
实践队注重将专业知识与服务实践相结合,面向村里儿童组织开展安全知识课堂。队员们以“堤坝防护”为喻,通过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形式,生动讲解防溺水、交通安全等知识,有效提升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中,队员们拿起扫帚、铁锨,清理村道杂物、整理乱堆乱放,不仅美化村容村貌,更从空间优化角度提出可行性建议,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倾听长者心声,传承村落文脉
实践队深入老人家中,倾听他们讲述往事,关怀日常生活,以陪伴传递温暖。与此同时,队员们也与村里孩童一起游戏玩耍,欢笑声回荡在古朴村落中,有效缓解了“一老一小”群体的孤独感。
幽居村传统民居错落有致,古韵悠长。队员们穿行于街巷阡陌之间,充分发挥专业知识优势,对幽居传统民居的布局结构、营造工艺进行详细测绘与记录,提出“以旧修旧、活化闲置空间”等建议,为传统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专业支持。
举办乡土晚会,凝聚乡村文化活力
夜幕降临,实践队与村委会联合策划了一场热闹的“村晚”。队员们与村民同台演出,歌声嘹亮、舞步欢快,不仅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也更深入地融入了当地村居,展现出新时代乡村的文化活力。
对话乡村“领路人”,共绘振兴蓝图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实践队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深度访谈,围绕红色旧址保护与利用、旅游基础设施提升、特色产业融合等核心问题展开讨论。村干部结合实际,坦诚回应,为实践队提供了宝贵的基层视角与发展思路。
实践队还就调研成果向村“两委”进行汇报,系统梳理红色文化资源与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多项可行性建议,获得村两委干部的高度认可。他们认为,青年学子的智慧与热情为幽居振兴注入了新的信心与动力。
青春书写答卷,实践见证成长
在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队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了乡村的实际需求,也在服务与调研中提升了专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他们用脚步丈量乡土,用镜头记录变迁,用心灵感悟使命,真正实现了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幽居村的红色历史与绿色产业交相辉映,队员们的智慧与热情与之碰撞出灿烂火花。这次实践不仅是一次深入乡村的实地调研,更是一场青春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