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在这个被阳光吻过的夏天,34名的“星星鸟”支教队员,带着爱与知识的行囊,走进了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司寨乡司寨小学,为司寨小学量身定制“学科提升+素质拓展”双轨教学模式。这支以星为眸、以梦为翼的支教队伍,用28个昼夜,在210个童心里种下了整个银河。
(图为支教队员与司寨小学的孩子们大合影)
思想引领:播撒赤诚的种子
在“红色故事会”课堂上,当支教老师讲述五星红旗的故事时,孩子们的眼睛亮如星辰,那是一颗正在萌芽的爱国种子。“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平时调皮捣蛋的孩子们,此刻小脸绷紧,右手举过头顶,指尖微微颤抖,唱着国歌的声音却坚定不移,那些关于家国情怀的种子,就这样落在童言童语里,静待破土。
(图为孩子们自己制作班旗,图3为孩子们拿着自己制作的国旗唱歌唱祖国)
身心成长:守护纯真的笑颜
晨光中的操场总是最先苏醒。体育课上,孩子们的身影在阳光下跃动;心理健康课上,他们用彩笔画出自己的情绪,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内心感受,逐渐丰富他们自己搭建的“心事花园”。在“安全小剧场”中,孩子们化身小演员,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防溺水、防拐骗情景剧,将安全知识演绎得生动有趣。
(图为孩子们在体育课进行拔河,图5为孩子们上心理课)
文化传承:触摸文明的温度
支教队员带领孩子们穿越时空,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非遗剪纸课堂上,一幅幅“福”字窗花在孩子们的指尖绽放,传统文化就这样走进他们的世界。在“汉字探秘”活动中,他们通过甲骨文猜字游戏,发现汉字背后的趣味与智慧,他们用稚嫩的笔触临摹着千年的文化密码。传统节日工坊中,孩子们用彩线制作的粽子,包裹着对民俗最纯真的理解。
(图为孩子们剪纸作品,图7为老师教孩子们学习甲骨文)
文明生活:培育未来的希望
支教队员们利用医学专业知识,从生态保护、膳食营养、行为规范等维度入手,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垃圾分类大作战”游戏中,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将卡片投入正确的垃圾桶;健康膳食课上,“膳食宝塔”游戏让他们明白了均衡营养的重要,他们用彩泥捏出的“理想餐盘”,色彩斑斓如调色板。夕阳下,他们成长的背影,被拉成长长的剪影,与远处的风车组成一幅动态的生态画卷。
(图为垃圾分类课程学习,图9、图10为健康营养课程学习)
科技创新:点燃指智慧的火花
VR眼镜里,徐徐展开的故宫全景令孩子们惊叹,他们“站”在了天安门广场上,“触摸”到了太和殿的金銮脊兽,“触摸”到了故宫的红墙黄瓦。在小吸管“搭”世界课堂上,一根根吸管连接起无限创意,让工程美学在童趣中生根发芽。火山喷发、无字天书等科学小实验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探索未来的窗。孩子们更加相信,未来他们也可以成为改变世界的人。”
(图为小吸管搭世界课程作品,图12为无字天书小实验)
快乐学习:解锁知识的密码
在魔方课堂上,他们手指翻飞,争相挑战最快复原记录。“老师,我背课文比以前快多了!”在“记忆魔法课”上,孩子们学会了联想记忆法,让背诵古诗变得妙趣横生;队员们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业辅导,帮助孩子们巩固知识,解决难题,开拓思维。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在笑声中悟,探索学习的无限乐趣。
(图为老师教大家如何快速记忆古诗,图14为“翻翻乐”记忆游戏)
艺术素养:绽放美的光芒
艺术课是色彩与想象的狂欢,孩子们在美的熏陶中提升审美能力。 青花瓷绘制课上,孩子们执笔勾勒传统纹样,钴蓝色在一张张白纸上晕染开来。民族服饰课上,彩纸变盛装,巧手画霓裳,他们绘出不同民族的服饰,在七彩布料间读懂中华文化的绚烂篇章。
(图为孩子们的艺术作品)
告别: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老师,你们明年还来吗?”孩子们的话藏着不舍与期待。离校时,我们给孩子们留下了礼物,背包里也塞满了他们送的礼物:一幅画、一封手写信、一朵自己折的花…这个夏天,我们共同谱写了一首关于成长的诗,那些在课堂上闪亮的眼睛,在操场上奔跑的身影,在夕阳下挥别的小手,都将成为我们生命中最温暖的记忆。
乡村振兴必先振兴乡村教育,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国家战略的践行者。那些关于美、关于爱、关于浩瀚世界的认知,终将在某个遥远的未来,绽放成一片星海。
(图为支教队员合影)
我们感恩相遇,我们期待重逢……
(通讯员:黄艺 罗伊杨)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