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5日讯(通讯员 钟雨彤)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东北林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砼筑乡兴,畅运惠民”实践团队于2023年7月21日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及肇东市昌五镇一街村,开展以“聚焦基础建设,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团队立足专业特色,通过理论实践相结合、专业服务基层的方式,深入调研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青春动能、贡献青年智慧。
观城市蓝图,悟规划之道
实践首站,团队走进哈尔滨规划展览馆。在"总体规划沙盘"前,队员们通过1:500的立体模型,直观感受城市交通脉络与空间布局的协同逻辑;在"城市交通发展历程"主题展区,团队成员通过交互式数字沙盘、全息投影技术及历史档案文献,系统梳理了哈尔滨自中东铁路时期至今的交通演变脉络。"城市规划需要前瞻思维,更要扎根实际需求",指导老师在我们临行前嘱托道,"这能为我们后续乡村调研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图为实践团在哈尔滨规划展览馆合影留恋。何宣泽 供图
入田间地头,察民生所盼
第二站,团队深入肇东市昌武镇开展实地调研。联系村书记顺利到达村委会后,团队与村两委及村民代表展开深度对话,重点就"如何平衡交通建设与生态保护"村民结合实际需求提出多项建议,实践队逐一记录并承诺纳入后续优化方案。在调研期间,团队运用专业知识对村域路网进行全要素勘测。团队成员在村主任的带领下勘测了一街村中的各条道路,详细的记录了多发现的各类问题,同时,团队成员还私下走访了村中村民,以线下调查问卷的形式围绕村中交通发展状况对多名村民进行了采访,针对许多村民提出的"农用车辆通行效率低"问题,实践队现场调取交通流量模拟系统数据,分析了高峰时段道路拥堵的节点成因,并提出增设会车带、优化信号配时等解决方案。
在实地考察结束后,团队成员为村民们进行了有关交通知识的普及宣讲,同时在对村委会成员的采访过程中,大家一同展望了村子里未来的基建规划。
图为实践团队员采访黑龙江省肇东市昌五镇一街村村的会计。张丰袁 供图
图为村民配合实践团队员做调查问卷。张丰袁 供图
赓续红魂路,铭镌史韵乡
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实践队在肇东市昌五镇一街村考察期间,通过村党支部刘书记的现场讲述,深入了解了这片革命老区的光辉历史。站在刻有"革命老区"字样的纪念石碑前,队员们聆听了抗联时期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感人故事,感受到军民鱼水情深的厚重底蕴。这段沉浸式的红色教育,让团队成员对"基础建设服务民生"的实践主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大家一致表示,要将红色基因融入道路改造方案,在提升乡村通行能力的同时,保留历史记忆的传承载体,让基础设施既承载现代发展需求,又成为弘扬革命精神的生动课堂。
图为刻有"革命老区"字样的纪念石碑。李琪琪 供图
图为实践团与一街村村书记在党群服务中心合影留恋。李琪琪 供图以青春筑梦,助乡村振兴
三天的实践中,队员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专业回应需求。从城市规划馆的宏观视野,到田间地头的微观洞察,再到生态园林的系统思维,团队逐步构建起"基础设施-民生需求-生态保护"的三维认知框架。"每一份问卷都是乡亲们的期待,每一组数据都是改进的依据。"团队的指导老师总结道,"希望同学们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畅运惠民'从理念变为现实。"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钟雨彤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钟雨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