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5日讯(通讯员 黄敏 罗祺 张世杰)8月10日至15日,湖南信息学院灵枢项目团队响应团中央“三下乡”号召,走进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开展为期5天的记忆教育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让记忆成为轻盈舞步”为理念,通过系列工作坊、主题课程与本土化教学开发,将科学记忆方法带入中小学课堂,惠及500余人次师生,为当地教育注入新活力。

思维导图启新程,绘画规则融记忆

活动首日,团队以“一起探索绘画的‘秘密规则’”为主题,引导孩子们绘制思维导图。孩子们从“明确主题”到“梳理层级”,逐步构建出逻辑清晰、色彩丰富的思维图谱。团队巧妙将“有序分类、分层梳理”的记忆逻辑融入其中,让孩子们在创作中自然掌握“找核心、串关联”的记忆方法。

本土化课程开发,地标文化成记忆锚点

团队深度融合娄底地域文化与记忆方法,开发出“三阶记忆法”:从家庭场景到社区环境,再到文化地标,逐步拓展记忆空间。例如,用“梅山龙宫”的钟乳石联想几何定理,以“涟水河”绑定历史事件,让抽象知识变得可视可感。技术组还制作了“娄底记忆地图”,标注15个记忆锚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课堂实操显成效,记忆方法落地生根

在国学、英语、理科等多学科课堂中,团队引入“记忆宫殿”“场景绑定”“拆拼法”等方法,大幅提升记忆效率。孩子们在“古诗拼图赛”“单词联想闯关”等游戏中积极互动,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一位从教20年的数学老师感叹:“原来公式可以不用死记,这种方法值得全校推广!”

教师赋能工作坊,筑牢长效教育生态

8月13日,团队面向中小学教师开展“记忆教学赋能工作坊”,通过“理论+实操”形式,分享进校实证数据、演示教学方法,并组织教师完成“记忆任务挑战”。教师们纷纷表示,这些方法实用性强、易于迁移,将为日常教学带来积极改变。

成果交流捐赠资料,记忆种子扎根乡土

实践收官日,团队举办成果交流会,学生现场展示“数字编码”“记忆宫殿”等学习成果。团队还向合作学校捐赠了200套记忆卡片、50份思维导图模板及课程视频,确保科学记忆方法持续惠及当地。

此次“三下乡”实践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高校与地方教育协同育人的生动体现。灵枢团队以专业的方法、温暖的态度,搭建起科学与乡土教育之间的桥梁,让记忆的种子在娄底这片沃土中生根发芽,为更多孩子的学习之路点亮明灯。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64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