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5日讯(通讯员:郑泽霖)广州增城区小楼镇长岭村的稻田里,金浪翻涌着青春的锋芒,迎来了一群特殊的“新农人”。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稻亦有道”突击队的青年学子,作为“百千万工程”的先锋力量,将课堂搬到“双百行动”示范田,用脚步丈量土地,以专业知识为笔,在盛夏的稻浪中书写助农新篇。

图:突击队成员合影

田垄悟艰辛,机械启新思

在泮山家庭农场,负责人钟先生向这群机电专业学子抛出一道现实考题:荔枝烘干如何平衡效率、成本与果肉品质?烘干机旁的探讨,点燃了青年人的专业热情。当收割机在金黄稻浪中穿梭,队员们围着机器细察脱粒奥秘,秸秆分离的巧思远比课本图示更鲜活。铺晒稻谷时指尖触到的温热,田埂上数稻穗时背脊的灼晒,让“粒粒皆辛苦”从诗句化作切肤体会。

图:突击队成员学习秸秆分离

科技守粮香,泥土育真情

走进荔穗粮食基地,智能烘干设备精准控湿,恒温粮仓锁住稻谷鲜香。碾米机中糙米蜕变为莹润新米的过程,让队员们惊叹于现代农业的精密。翌日晨露未晞,学生们已蹲在田头,跟着农民学习育苗。“盆沿的泥得抹匀,像带娃一样要耐心”,阿姨的土方法蕴藏智慧。当自动撒种机将稻种均匀播下,青年们从翻飞的“金豆豆”里,读懂了“春种一粒粟”的期盼。

图:突击队成员学习育苗

科普接地气,种膜探新路

聚焦“种膜技术”推广,队员们发现村民虽对新技术陌生却满怀开放态度。“现代化种植谁都向往,可土地和成本是实在难题”,老乡的直言让学子们深刻意识到:技术落地必须扎根实际。科普讲解与田间示范双管齐下,为技术推广打开新思路。

图:突击队成员对“种膜技术”进行推广

裤脚的泥泞终会褪去,但掌心的稻香已沉淀为青春的骨骼。这支年轻的突击队,将汗水在示范田里结晶。当金秋的稻浪翻涌过岭南丘陵,那稻穗低垂的弧度,正是青春献给大地的铿锵答卷,更是“强国有我”誓言在时代田野的绵长回响!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17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