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2日讯(通讯员 石兆钧)近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茂名光影文萃乡村振兴促进实践团一行,踏访“中国龙眼之乡”——茂名高州储良村,以“溯源龙眼文化,赋能产业振兴”为主题,开展了一场深度融合实践与思考的产业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劳动体验与深度访谈,团队全面梳理储良龙眼从种植、采收、分拣、加工至销售的全产业链条,旨在为地方特色农业品牌化与现代化转型提供青年方案与智慧支持。实践团由多学科背景的学生组成,在苗春梅教授与钟澎鸿副教授的带领下,聚焦龙眼产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现实议题,以跨学科视角展开系统记录与分析,力求以创意推广与产品创新回应振兴之问。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储良村莫书记沟通交流拍摄思路
▲图为实践团于杏花村合影,统一着装、神采奕奕,展现出新时代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昂扬姿态
沉浸劳作:触摸大地的温度,聆听果园的回响
7月16日上午,实践团深入储良龙眼标准化种植基地,与当地果农共同开展龙眼采摘劳作。在果农的悉心指导下,队员们系统学习龙眼成熟度的判别方法与专业采摘技巧,亲手操作从识别、采摘到装筐的全过程。茂密的龙眼林中,队员们与果农们并肩劳作,聆听他们讲述储良龙眼的百年栽培历史与文化传承,了解龙眼对当地村民生活的深远影响。
通过两个多小时的实地劳作,队员们不仅熟练掌握了农事技能,更深刻感受到果农对龙眼的深厚情感。一位老农抚摸着龙眼树粗糙的树干动情地说:"这些龙眼树就像我们的家人,一代代陪伴我们成长。每年龙眼丰收时节,整个村子都弥漫着甜蜜的香气,这是储良人最幸福的时刻。"队员们注意到,几乎每家每户的庭院里都栽种着龙眼树,村民们将龙眼视为吉祥的象征,寓意着团团圆圆、幸福美满。文学院陈同学感慨道:"通过这次劳作,我们不仅学会了采摘技巧,更读懂了储良人与龙眼之间那份难以割舍的情感纽带。每一颗龙眼都凝结着农人的智慧与汗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记忆。"
这种与土地和农人的直接对话,让队员们真正体会到储良龙眼不仅是农产品,更是承载着乡愁与文化记忆的精神符号。在劳作间隙,队员们还记录了多首当地流传的龙眼民谣和谚语,这些珍贵的口头文学资料从另一个维度展现了龙眼文化的深厚底蕴。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果农指导下学习龙眼采摘技术。照片中农夫正小心翼翼地从枝头剪下果串,展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过程
创意体验:短视频赋能传统产业新表达
实践团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精心策划并拍摄了一系列创意短视频,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储良龙眼的独特魅力。团队基于前期调研,制定了多个拍摄方案,包括果农日常、美食制作和文化溯源等主题。《龙眼熟时,青春恰好经过》以纪实手法跟拍团队成员参与劳作的全过程,真实展现龙眼种植的艰辛与乐趣,拉近消费者与产地的距离。《解锁龙眼的N种吃法》系列通过清新简约的视觉风格,展示龙眼冰粉、龙眼椰汁等多款美食的制作过程,传递储良龙眼的多样化食用方式。《龙眼奇缘》形式新颖,使用AI辅助生成,并结合团队成员设计的小储IP,给游客们普及高州储良龙眼。而《龙家秘药——储良龙眼的救赎》则通过当代年轻人特别喜爱的短剧形式展开,实践团成员们通过角色扮演表达对龙眼的喜爱!
▲图为实践团成员们剪辑的龙眼主题视频
这些短视频作品不仅展现了储良龙眼的优良品质,更通过情感化、故事化的表达方式,将传统农业与现代传播相结合,迎合了年轻群体对真实、有趣、有温度内容的需求。视频中融入当地风貌、农人故事和文化元素,既宣传了产品特色,又传递了杏花村的地域文化,起到了提升品牌认知、拓展消费群体的良好效果。团队后续将通过多平台传播矩阵进一步扩大储良龙眼影响力,以青春创意助力产业破圈。
产业深探:倾听田野的真实声音
实践团深入产业一线,开展了系统性的访谈调研,先后走访了两家农户和一家农业有限公司,收集了大量一手产业资料与发展建议。访谈内容涵盖种植技术、销售渠道、品牌建设、产业链延伸等多个维度,为全面把脉储良龙眼产业发展现状提供了扎实基础。
在与果农的深入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种植大户李师傅指出:"虽然储良龙眼品质优良,但标准化程度还不够,不同果园的果实品质存在差异,影响了整体市场竞争力。"企业负责人表示,大部分龙眼还是以鲜果销售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希望能够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共同研发新型龙眼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条。这些第一手的访谈资料揭示了储良龙眼产业在标准化生产、深加工技术、品牌营销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为团队后续撰写调研报告和提出发展建议提供了重要参考。
▲图为实践团成员亲切地采访农户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企业负责人合影
本次调研获得了高州共青团与储良村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实践团为地方产业升级提供了新视角与新思路,有效推进了产学研深度融合。队员们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起点,持续关注并参与乡村振兴事业,进一步整合调研成果形成报告与方案,供地方政府与企业参考使用,并以短视频、推文等多形式传播助力储良龙眼品牌声量提升,以实际行动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青春能量。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许程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许程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