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1日讯。2025年7月12日至14日,由东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食品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组成的“农安卫士”社会实践队走进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聚焦食品与农药安全主题,义务开展暑期科普宣传,为振兴乡村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在石佛寺村集市上,实践队和当地村民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流,村民们提出了诸多的问题: “打完药几天再收菜?”“蔬菜上有虫眼就安全吗?”这些问题与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实践队成员凭借自身专业知识,针对农户们面临的“买药靠口碑,用药靠感觉,采摘靠经验”的问题,进行了详细专业的解答。同时,实践队还结合发给村民调查问卷的数据,重点开展农药“安全间隔期”科普,指导居民了解与农药安全的相关知识。

图为实践队员在乡村大集向村民发放问卷情况。张瑾 供图

为了增强农户使用科技的能力,在石佛寺村集市宣讲结束后,实践队前往石佛寺村委会组织开展了农药管理和农业智能化专题展示。实践队介绍了一款具备病虫害识别功能的APP,只需拍摄叶片图像,系统便能精准识别作物病害并给出推荐药剂方案。操作演示一开始,围观的村民就已在相互交流下载安装方法。“这比我种了20年的经验还准”一位老农由衷感叹。

图为实践队成员孙铭泽在村委会向村民讲解人工智能软件使用方法时的现场情况。张瑾 供图

为增强所学知识与实地应用场景的结合,实践队在当天下午还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面对面交流,并带去适宜当季种植的白菜等种子。队员们在一处菜摊前,与正忙于理菜的老人热情交谈,详细了解其用药习惯和施药频次以及在实际农药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现场规范了农药的使用方法,解决了农户在实际使用农药时的相关问题。老人接过种子,脸上挂着质朴的笑容,表示欢迎实践队明年继续来进行农药使用方面的科普指导。

图为实践队员在路边向农户咨询农药应用问题并给予白菜种子现场情况记录。张瑾 供图

本次科普活动不仅覆盖乡村农户,更将食品与农药安全知识传播到了校园。实践队在新城子街第一小学开展 “农药残留检测课堂”。课堂上,为了引起孩子们的兴趣,结合孩子们好奇的心理特点,实践队创新科普方式,将动画视频、实验演示和情境游戏有机融合,生动讲解农药残留来源的原理及检测方法。在志愿者的指导下,让学生们分组亲自动手操作农残速测卡,观察对比试纸颜色变化,学生们热情高涨。“老师,我们组检测的青菜是安全的,回家要告诉妈妈怎么用这个卡,”“老师,我们的检测卡变色啦!”学生们手里拿着各自的检测卡询问队员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种颜色,以及检测卡的工作原理。通过这次现场教学,深深将食品与农药安全扎根在孩子们心里。

图为实践队员韩思羽与新城子街第一小学学生共同进行农药残留速测实验情况。彭春霖 供图

本次为期三天的科普行动,实践队始终坚持“把专业知识讲得明白,把科学道理传得下去”的理念,精选了村民集市、村委讲堂、田间走访和校园课堂等场所,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将大学校园课堂上的知识应用到了田间地头。村民纷纷表示,这样的大学生实践活动不仅为村民传播了科学知识,更让大家对“科学种菜、健康吃菜”有了新的认知。

图为“农安卫士”实践队成员在沈北新区农业农村局的合影

从农残速测到智能识别,从村民菜摊到童心课堂,东北农业大学“农安卫士”社会实践队积极响应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号召,以青春之姿、专业素养,立志积极扎根乡村,躬身实践,赋能新农村发展,用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通讯员:彭春霖 孙铭泽)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彭春霖、孙铭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孙铭泽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35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