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日讯(通讯员 姚顺程、李凌基、顾宁宁)安徽新华学院药学院“华园药院青年”实践团队以“赋能医疗健康,筑梦乡村振兴”为主题,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百峰村围绕“献爱医疗卫生” 、“五禽戏和中草药香囊制作”、“乡村调研”三方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奏响乡村振兴新篇章。
献爱医疗卫生
“华园药院青年”实践团队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百峰村村委会对当地村民进行体质检测。活动现场,华园药院青年为村民测量血压。专业指导老师带领华园药院青年给村民进行艾灸,成员捏住艾条对准穴位,保持3-5厘米的距离,手腕转动。专业指导老师给村民进行针灸,他取出针灸针,用酒精棉球在施针穴处画圈擦拭,针尖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肤。起针时,他轻轻旋转着将针拔出,拔针瞬间用棉球用力按压针眼10秒左右。张昊叔叔说“针灸完,人顿时舒服多了。”
五禽戏和中草药香囊制作
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养生活动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百峰村村委会对当地村民进行五禽戏教学和中草药香囊制作。成员们边说边示范起“虎戏”: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屈膝下沉,双手握拳置于腰侧,向前推出,村民们跟着比划,成员们把“虎举”“虎扑”拆成三个步骤,练到“鹿戏”时,成员们踮起脚跟,双手成鹿角状举过头顶,身体左右轻晃。李慧阿姨捶着自己的腰,笑得合不拢嘴:“刚才做‘熊晃’的时候,我这老腰跟着左右摆,现在感觉松快多了!以前听人说五禽戏好,今天亲手一练,才知道是真舒坦。”
五禽戏教学结束,村民又投身中草药香囊制作,桌上摆满了艾叶、丁香、薄荷、白芷等十几种药材。“大家看过来,我先给大伙说说这些‘宝贝’的用处。”专业指导老师拿起一小撮艾叶,举到人群中间,“这艾叶可是好东西,咱农村常用来熏屋子,它能祛湿散寒,夏天挂在身上,蚊子都得绕着走。”他边说边示范,从每个袋里捏出一小撮药材,放在袋里混在一起。旁边的李余庆大妈手快,抓了把艾叶、一小撮丁香,又加了几片薄荷,用手指把药材压实,捏着袋口晃了晃:“哎,这味儿真好闻,比城里买的香薰自然多了。”
乡村调研
“华园药院青年”实践团队走进安徽省马鞍山博望区百峰村的村民家中开展药品普及与健康服务活动。“华园药院青年”实践团队首先来到裴本福大爷家,由于其年龄大了且是独居,专业指导老师帮他把脉,并且针对情况给他开了中药药方。走到张凤霞奶奶家时,她正坐在院里择菜。看到成员们来,连忙擦了擦手:“我正想问问,我这降压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华园药院青年赶紧看了看药:“奶奶,您吃的这种硝苯地平,最好饭后半小时吃,能减少对胃的刺激。”成员指着说明书说:“您看,这里写着‘每天固定时间吃’,别今天早上吃,明天中午吃,血压容易波动。”张凤霞奶奶听得认真,还让华园药院青年把要点写在药盒背面。
从晨光中的血压计滴答声,到暮色里的药香袅袅,“华园药院青年”实践队用一天的实践勾勒出乡村医疗振兴的青春注脚。此次活动不仅让村民收获了“看得见的健康服务”,更让青年学生在泥土气息中理解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深意。正如“华园药院青年”实践队负责人所说:“当我们用听诊器听到村民的心跳,用银针缓解老人的疼痛,才真正明白医学的温度不在课本里,而在百姓的笑容里。”未来,“华园药院青年”实践队将持续跟进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百峰村医疗需求,让中医药文化与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赛道上同频共振。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顾宁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顾宁宁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