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9日讯(通讯员 朱蕊)202578日起,百色职业学院“锤炼青春服务本色,淬炼技能惠民锋芒”社会服务实践团,在那坡县的山乡与哨所间,以“技能+服务”为纽带,完成了一场从“课堂”到“田野”的成长蜕变,交出了一份沾满泥土芬芳的青春答卷。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者兰村活动场地合影

入户走访时,志愿者没有照搬校园里的PPT宣讲模式,而是把诈骗案例编成村民听得懂的“顺口溜”,用“张大爷被骗记”“李大妈的反诈经”等故事,让“不轻信、不转账”的道理走进村民心里。这种“接地气”的转化,正是实践团对“技能惠民”的生动诠释。

图为实践团成员入户为民讲解反诈知识

在者兰鸡场,志愿者则经历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的觉醒。课堂上熟记的“消毒流程”,到了鸡舍变成要考虑温度、浓度、操作安全的“实战题”;分拣鸡蛋时看似简单的“轻重分级”,实则关系着养殖场的收益核算。“课本里的知识是‘死’的,只有到了现场,才知道怎么用活。”这趟学习之旅,道出了实践的真谛——技能的锋芒,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才能真正淬炼。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鸡场参观学习

初到者兰村村委,志愿者对整理档案的工作有些“不以为意”,直到看到村干部在处理细碎繁多的村务时有条不紊,才明白“分类归档”背后是基层治理的效率密码。志愿者从“帮着做”到“想着做”,主动给档案贴上村民易懂的标签。

图为实践团成员帮忙整理村务 

而在天池哨所,“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更显深刻。听哨长凌尚前讲43年巡逻路的艰险——暴雨天在悬崖边拉着绳索前行,雪夜里把干粮让给年轻民兵,志愿者起初是感动;直到跟着凌哨长参观天池哨所,看到荣誉室里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才真切体会到“坚守”二字的重量。青春的担当不在豪言壮语,而在脚踏实地的坚守。

图为实践团成员观看视频讲解

实践团带来的不仅是服务,更在与村民的互动中收获了成长的养分。七十多岁的老奶奶,用一口带着乡音的普通话,给志愿者讲起村里这些年的变化:“以前看病要走山路,现在你们上门讲健康,日子越来越有奔头。”老人的话,让志愿者读懂了“为民服务”的深层意义——不是单向付出,而是在彼此需要中实现双向温暖。

图为实践团成员入户科普健康知识

实践落幕,志愿者的行囊里装满了比纪念品更珍贵的收获:是村民握着双手说“常来”的温度,是哨所石碑上“守土有责”的震撼,是自己从“会做题”到“能做事”的蜕变。这次实践,证明了最生动的课堂永远在基层,最坚实的成长永远在大地。当青春的脚步再次出发,这份扎根大地的经历,必将成为青年未来服务社会的底气与力量。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朱蕊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蕊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319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