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至1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科学考察探险协会的12名骨干队员,在指导老师柴松的带领下,深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泸沽湖镇及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镇大落水村,开展了为期三天、主题为“摩梭绘新景”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抵达泸沽湖后,队伍驻扎于摩梭文化氛围浓厚的大落水村。队员们首先来到格则多杰摩梭文化展示中心,坐在格则多杰家的祖母屋内,听他讲述摩梭社会中独特的“走婚”习俗及其蕴含的深厚情感纽带与家庭结构关系以及摩梭文化中豁达而自然的生死观念,令队员们深受触动。
科考队员访谈摩梭文化传播者格则多杰
文化探索的下一站是摩梭人博物馆。馆长多吉深情讲述了博物馆从无到有的艰苦创建历程,以及如何在传统展示的基础上融入创新理念,让古老的智慧焕发新生。在讲解员泽礼达史的专业导览下,队员们进行了一次深度文化巡礼。泽礼达史对祖母屋的每一处结构象征、“走婚”文化的具体细节及其所维系的母系大家庭的社会结构、以及摩梭独特的语言文字进行了详尽而系统的阐释。队员们沉浸其中,对摩梭文化独特的精神内核有了立体而深刻的感知。
科考队员在摩梭人博物馆合影
走出博物馆,科考队将足迹延伸至大落水村及泸沽湖对岸的木垮村,进行系统的田野调查。队员们走入寻常百姓家,与村民、民宿经营者围坐于祖母屋内,倾听不同年龄的摩梭人面对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复杂心声:年轻人如何看待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年长者又如何忧虑文化的日渐流失?队员们注意到了在旅游经济冲击下,村落为谋求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平衡点所展现的民间智慧与主动调适——如何在展示文化的同时避免过度商业化,如何在融入时代时守护精神家园。
与大落水村村长纳古鲁汝的对话,为队员们提供了更高层次的观察视角。纳古鲁汝村长详细介绍了大落水村从与世隔绝的古村落到旅游热点的发展历史、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地方政府给予的关键支持。队员们得以理解村落在整体层面如何统筹发展需求与文化传承,亲眼见证了一个传统村落如何在保持文化灵魂的前提下,进行着必要的、充满韧性的适应性变革。
实践最后一站,队员们来到非遗传承人喇建莉创立的非遗服饰工坊"卓衣馆"。在喇建莉母亲和姐姐的指导下,他们亲手操作传统织布机,在经纬交织中真切感受到传统技艺的艰辛。对喇建莉的访谈展现了一位返乡创业者的文化情怀:她放弃城市发展机会,回归故土投身摩梭传统服饰的保护与创新。队员们从她坚定的眼神中,读懂了文化守护者的执着信念,也体会到传承之路的坎坷与孤勇。
科考队员在喇建莉家中非遗工坊体验织布机
通过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增强了对摩梭民族文化传承的认知,如何在现代化浪潮中守护文化根脉、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此行留给每一位队员最深刻的时代命题与思考。同时队员们也深刻感受到作为新时代青年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未来一定会以饱满的热情筑梦青春,不负韶华。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邓家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邓家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