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邮电大学“传邮达坂·语脉相承”推普实践队赴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和沙依巴克区,于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开展推普实践活动,积极参与普通话讲解与引导工作,在红色文化场馆中架起语言桥梁,让普通话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纽带。
八路军驻疆办事处纪念馆:讲述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作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新疆设立的核心办事机构,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曾是毛泽民、陈潭秋等革命先烈领导抗日救亡、支援延安的重要阵地,现存大量珍贵文物与历史场景,承载着红色枢纽的革命记忆,是弘扬抗战精神、传承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活教材。实践队队员们协助工作人员引导参观者参观、发放语用司和共青团发布的推普宣传册、用普通话为参观者讲述了革命先烈在艰苦条件下坚持抗战的英雄事迹。通过系列活动,不仅提升了参观者们的浏览体验,也让参观者们更深层地理解了展陈内容背后的奋斗精神。
图为队员赵佳灿引导游客参观游客讲解
图为队长王卓恬向游客发放推广普通话宣传册
纪念馆工作人员表示,“普通话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都能原汁原味地了解那段革命历史,感受先辈们的奋斗精神。规范的普通话讲解能够帮助参观者特别是青少年更好地理解展陈内容,让红色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图为实践队与八路军驻疆办事处纪念馆工作人员合影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语言文化交融,促进民族团结
作为展示新疆历史脉络与民族团结成果的综合性场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系统呈现了丝路文明交融的独特印记,其中革命历史馆“永远跟党走”聚焦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建设边疆的壮阔历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教育基地。实践队重点参与了该馆的引导工作,通过普通话讲解和互动交流激活场馆多元价值。
图为实践队在革命历史馆合影
队员艾比布拉·阿塔伍拉在参观过程中,发现了一面珍贵的新疆工业访问团献给毛主席的锦旗。这面锦旗承载着新疆人民对党中央的深厚情谊,是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艾比布拉怀着崇敬的心情,用维吾尔语朗读了锦旗上的文字,随后又向参观者用普通话进行了讲解。“当我用维吾尔语朗读锦旗内容时,周围的少数民族参观者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艾比布拉回忆道,“接着我用普通话讲解锦旗背后的历史意义,看到不同民族的游客都认真聆听,我深深感受到语言的力量——它既能传承民族文化,又能连接共同的历史记忆。”这一场景成为实践队此次新疆之行中最生动的瞬间之一。通过维吾尔语和普通话的双语共鸣,队员们不仅让少数民族参观者感受到了文化认同,也让所有参观者共同体会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感。
图为队员艾比布拉·阿塔伍拉朗读新疆工业访问团献给毛主席的锦旗
推普实践的双重价值
在乌鲁木齐这样的多民族聚居地区,普通话已成为连接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群众的重要桥梁。在红色场馆中,普通话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都能平等地获取信息、感受历史;在文化展馆中,普通话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了解国家发展和民族团结的故事。推广普通话,不仅是普及一种语言,更是在传承一种精神,搭建一座桥梁。北京邮电大学学子用普通话传递红色文化,用语言服务架设心灵桥梁,在新疆这片热土上书写了新时代青年服务国家战略、促进民族团结的生动篇章。这不仅是一次推普实践,更是一场文化寻根之旅。实践团队员们会把在红色场馆的推普经验带回校园,通过组织更多实践活动,让普通话成为传承红色基因、促进民族团结的有力工具。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贺蓉鑫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贺蓉鑫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