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建韵里土家,留忆里乡愁”大学生社会实践团奔赴重庆市巫山县邓家土家族乡楠木村,开展以产业调研和文化实践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深入田间地头和村民中间,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文化服务等形式,为当地产业发展把脉问诊,为乡村文化注入活力,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增长才干、砥砺品格。

深入产业一线,聚焦发展瓶颈

图为养猪场相关情况

实践团部分成员在当地综合治理专干吴发满的带领下,走进“巫山县楠木元堂家庭农场”进行专题调研。农场负责人李场长介绍了农场基本情况:已运营七年,养殖场最大存栏量可达300余头,目前存栏约200头,养殖存活率较高,设施和管理相对完善。

在深入交流中,李场长也坦诚分享了当前经营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市场风险压力大,“市场价格波动剧烈,进销差价显著,初期投入高,回本周期长”;二是:交通物流制约突出,当地道路条件差,严重影响生猪销售和物资运输;三是:融资渠道受限,扩大养殖规模面临资金短缺困境。

此次调研让实践团成员对楠木村品牌建设薄弱、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有了更直观和深入的了解。他们表示,将结合调研发现,积极思考,为楠木村产业振兴提供青年视角和智力支持。

赋能乡村文化,凝聚振兴合力

与此同时,实践团的另一部分成员积极投身于即将举行的楠木村篝火晚会的筹备工作。在楠木村党群服务中心,实践团成员组织村内儿童开展了合唱教学活动,为晚会精心排练《虫儿飞》等节目。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合唱教学

“唱歌时要像小喇叭一样打开嘴巴,声音才能更洪亮哦!”实践团成员程敏同学一边示范,一边耐心纠正小朋友们合唱《虫儿飞》歌曲时的发音。小朋友们睁着好奇的眼睛,跟着节奏轻轻摇晃身体,一句句重复着歌词,尽管偶尔跑调、忘词,却始终充斥着满满的欢乐。除此之外,实践团成员还与小朋友开展捉迷藏活动,共度一场欢乐的游戏时光,深刻诠释“大手拉小手”的实践内涵,也拉进了大学生与小朋友们之间的距离。

为充分发动村民参与、打造高质量晚会,在村委会支持下,实践团高效开展了节目征集和筛选工作。短短一下午便征集到歌曲、舞蹈、朗诵等十余个报名节目。当晚,实践团成员与村民们热情投入到首次节目彩排中,为7月19日的正式演出做足准备。彩排现场氛围热烈,各族村民积极参与,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

指导老师田菁园总结道:“本次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建韵里土家,留忆里乡愁”社会实践团在楠木村的“双线”行动,是高校青年深入基层、服务乡村的生动缩影。产业调研聚焦痛点,为破解发展难题寻求思路;文化实践凝聚人心,为乡村注入蓬勃活力。活动不仅锻炼了青年学子知行合一的能力,也为楠木村推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建设,贡献了宝贵的青春力量,是校地合作赋能乡村振兴的积极实践。“ 

图为实践团成员彩排晚会节目

撰文:冉粤庆 杨欣雨 曾灵艳

摄影:程敏 秦铭泽

指导老师:田菁园 沈阅 陈思奇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冉粤庆 廖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冉粤庆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14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三下乡
2025-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