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着力增进公众心理健康认识水平,涵养良好的心理健康素养,郑州轻工业大学政法学院青春心语志愿服务队于7月7日在河南省郑州市紫锦社区举办了一场以“破译‘爱的语言’--让爱在倾听与表达中流动”为主题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活动前期准备充分,内容丰富多样。“爱的五种语言”心理知识讲座,深入浅出地为青少年讲解情感沟通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爱与被爱的方式。“击鼓传花--爱的转盘”互动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参与者敞开心扉分享感受,增进彼此间的信任与了解。“小气球魔法师”环节充满趣味,以创意的气球表演给小朋友们带来欢乐。此次活动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趣味环节,吸引众多居民积极参与,有效促进了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社区氛围贡献了力量。

图为志愿者与小朋友们合影

“小朋友们,怎么能和小伙伴更好地相处呀?这里可有秘密哦!” 随着PPT的不断翻页,志愿者依次展开讲解:“肯定的言辞,就像小伙伴努力学习取得进步时,我们真诚地夸一句‘你好厉害,我要向你学习’,就能让友谊升温。”孩子们听得专注,有的频频点头,有的陷入思索。“精心的时刻,比如课间大家一起跳绳、玩游戏,在开心玩耍中友谊会不断加深。”“接受礼物,和小伙伴分享一块甜甜的巧克力、一颗酸酸甜甜的糖果,就能传递彼此的心意。”“服务的行动,当同学不小心摔倒,我们赶紧上前扶一把,这就是在传递爱。”“身体接触,一起赢得比赛后击个掌、来个大大的拥抱,喜悦会加倍。”为了让孩子们有更直观的感受,志愿者邀请小朋友上台演绎PPT上展示的内容。随后,志愿者结合校园案例提问:“同学难过怎么安慰?”“朋友生日做什么?” 孩子们纷纷积极举手,“陪他玩!”“送礼物!” 等充满童真的回答此起彼伏。在一来一往的互动中,孩子们认真记录着这些交往技巧,眼神中满是对友谊的期待。

图为小朋友演绎PPT上的内容

“叮当当……”一阵轻快而活泼的音乐声骤然响起,将现场气氛瞬间点燃。在“击鼓传花——爱的转盘”环节中,彩色花束在孩子们的手中迅速传递。有的孩子紧紧握住花束,在传递的瞬间还有些恋恋不舍;有的孩子则快速地将花递给旁边的小伙伴,迫不及待地要将这份欢乐传递出去。现场充满了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这一环节巧妙地将讲座中“精心的时刻”与“肯定的言词”融入其中。当音乐骤停,手持花束的孩子便成为了焦点。他们轻点志愿者手机里的电子转盘,指针停下后,志愿者读出任务,孩子们便大方地向身边小伙伴表达善意。有的抽到“说一句赞美的话”,便脆生生地对旁边的小朋友说:“你好漂亮呀!”;有的抽到“给身边人一个拥抱”,就张开小胳膊,给了旁边伙伴一个暖暖的拥抱,两个小家伙抱在一起,发出欢快的笑声;还有的抽到“做个加油手势”,立刻握紧小拳头高高举起…游戏里,孩子们毫无拘谨,大胆实践着刚学到的交往技巧。原本不太熟悉的孩子,在一次次互动中渐渐熟络,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友谊的嫩芽就在这欢声笑语里悄悄冒了头。

图为小朋友在完成拥抱任务

“小小气球魔术师”环节顺势接过了欢乐的接力棒,将现场的热闹氛围再次推向高潮。志愿者拿出长条气球,现场示范制作,手指拧转、打结,几分钟内,气球就变成了爱心、星星、小动物等造型,孩子们发出惊叹,目光集中在志愿者手中的气球上。随后,志愿者走到孩子们中间,手把手教大家制作技巧,讲解步骤:“把气球吹到合适大小,捏住气口,这样拧出小圆圈……”孩子们学得认真,有的模仿动作,有的举着气球请教,手指在气球上小心操作。虽然一开始动作有些笨拙,偶尔会让气球漏气,但在志愿者的鼓励和指导下,一个个气球作品渐渐在孩子们手中成型,有的像小老虎,有的像小兔子,还有的做成花朵。志愿者鼓励大家:“把自己做的气球送给新认识的小伙伴,说一句友好的话吧。”孩子们立刻行动,有的拿着小狗气球走到另一个小朋友面前说:“这个送给你,我们一起玩吧!”有的把星星气球递给刚认识的伙伴说:“这个给你,希望你开心。”收到气球的孩子露出笑容,回应对方的善意。整个现场充满纯真的友谊,孩子们在动手制作与分享中,体会到给予与接纳的快乐。

图为小朋友们在展示气球作品

此次心理健康实践活动的成功举办,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了情感沟通与表达的方式,增强了心理健康素养与人际交往能力。同时,活动也为亲子互动提供了良好契机,助力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心理,为构建友好亲子关系、和谐社区家园筑牢根基。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旋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旋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1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