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5日讯(通讯员 陈科言)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部署要求,全面了解唐山市绿色转型的实践成效,近日,长安大学“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抵达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对当地湿地保护状况和城市发展规划展开实地参观调研。
湿地栖鸟护生态,青春聚力守自然
曹妃甸湿地景区总面积达540平方公里,其中包含110平方公里的省级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堪称北方最大的滨海湿地之一。实践团队深入当地,采访了居民对湿地保护及低碳生活方式的认识与感悟,并对湿地保护现状进行了实地取景记录。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湿地保护的每一步坚守,都是对自然承诺的切实践行,这份执着中蕴含着守护生态的坚定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走在曹妃甸湿地公园小路上参观当地生态现状
荒滩崛起产业城,绿色转型示范路
唐山曹妃甸城市馆系统性地展现了曹妃甸从昔日的盐碱荒滩蝶变为现代化滨海新城的辉煌历程。团队成员详细了解了曹妃甸在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布局及创新成果,对其“向海而兴、以港强区”的发展战略有了深刻认识;通过沙盘模型和影像资料,队员们解码了"向海图强"战略背后的绿色发展逻辑,见证了曹妃甸推进工业发展的惊人蜕变,深刻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路径。
▲图为实践队员在曹妃甸城市馆展区了解当地产业布局和创新成果
▲图为实践队员在曹妃甸城市馆向小朋友宣传绿色低碳生活知识后合影
碧海金沙融画境,生态文旅共潮生
曹妃甸揽月湾作为滨海休闲与生态融合的示范区,是近年来曹妃甸新城重点实施的岸线生态修复与环境提升项目,旨在打造“水碧、滩净、岸绿、湾美”岸线风光。滨海盐碱地绿化技术在曹妃甸取得重大突破,沙滩修复工程中植入的耐盐碱植物,既固沙护岸又成就景观;唐山市曹妃甸海草床生态保护修复案例入选2025年全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15个典型案例,这种"生态为基、文旅为媒"的发展模式,正通过"生态+"模式焕发新生,为滨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图为实践队员在曹妃甸区实践结束后合影
此次实践,长安大学实践团不仅触摸到曹妃甸的发展脉搏,更深刻认识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和谐平衡,是自然馈赠与人文智慧的深度融合。作为新一代青年,长安大学学子将带着这份对“发展”的深刻理解,在未来的学习与实践中,更加主动地思考如何为区域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让青春的脚步与时代的需求同频共振。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科言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科言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