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5日讯(通讯员 黄佳颖)近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语润乡兴实践团“芷韵新声”小分队奔赴芷江中阳溪村,开展推普实践活动。实践团以推广普通话为抓手,深入乡村院落、田间地头,通过语言交流、文化互动等形式,发挥语言桥梁作用,为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

村舍课堂:让普通话“点亮”童真

村委会的实践课堂上,“芷韵新声”小分队通过多元形式开展推普教学:组织趣味问答,涵盖成语纠错、字谜、绕口令等内容,夯实孩子们的普通话基础;带领诵读经典诗文,逐字纠正发音,引导感知语言韵律;结合创意手工活动,鼓励孩子们用普通话介绍作品构思。通过一系列互动,孩子们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表达能力逐步提升,孩子们的认知视野得以拓宽,也为他们连接外界、表达乡土热爱搭建了语言桥梁。

乡野走访:以交流传递语言温度

实践团成员走出村委会小院,深入田间地头与村落巷陌开展走访。他们陪伴村民晒谷闲谈,认真倾听老人们用乡音细数乡村变迁:土路升级为水泥路、土坯房改建为砖瓦房,言语间满是对生活向好的感慨;同时耐心记录村民在生活、发展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与故土期盼。走访中,实践团成员还现场教学,指导村民用普通话交流日常琐事与发展想法。方言与普通话交织的对话里,既有农耕岁月的沉淀,也饱含对乡村未来的憧憬。交流中传递的语言温度,让普通话成为乡村连接外界、见证发展变迁的重要纽带。

树下陪伴:以互动共话少年梦想

实践团成员来到村中树下,与孩童们围坐交流。以普通话为沟通桥梁,认真倾听孩子们用稚嫩声音讲述梦想:有的想成为老师传授知识,有的盼做医生守护健康,言语间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同时陪伴孩子游戏互动,给予温暖陪伴。交流中,成员们还适时引导,纠正发音、规范表达。童真话语与标准普通话交织的对话里,既有童年的纯粹美好,也饱含对成长成才的期待。借由普通话传递的关怀,让其成为守护孩童梦想、助力童年成长的有力支撑。

田野寻“兴”:解码乡村振兴的语言密码

此外,成员们还踏入稻浪翻涌的田埂,暂搁推普资料,俯身观察稻苗生长,聚焦稻株分蘖、稻穗孕育情况,丈量田垄间距、记录水稻长势,从农耕生产细节切入,探寻与产业振兴的关联,挖掘生态种植、智慧农业潜力,将推普热忱融入乡村发展探索,为后续助力振兴积累实践素材 。

此次实践,“芷韵新声”小分队跳出常规推普模式,将语言赋能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青年学子以青春为笔,在乡野大地上书写“语润乡土”的答卷,让普通话成为乡村发展的“活力引擎”,更让青春在服务乡村中绽放光芒,为乡村振兴勾勒出温暖而有力的“语言注脚”。

撰文 | 黄佳颖

图片 | 滕佳 李佩君 汪也群

审核 | 孙雅平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佳颖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佳颖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57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