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3日讯(通讯员杨美琳、沙可欣、李婉婷)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老龄化社会服务需求,传承孝亲敬老传统美德,近日,“智汇犀和·医路向阳”助老先锋队(以下简称“先锋队”)深入犀和社区及周边区域,开展了为期两周的“三下乡”助老服务活动。活动以“康养赋能、科技助老、情感陪伴”为核心,将传统医学智慧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为社区老人送上了一场集健康守护、技能提升、精神慰藉于一体的暖心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担当与社会温情。

康养为本,传统与科技共筑健康防线

先锋队始终将老人健康放在首位,以专业服务为基石,构建了“预防-干预-养护”的全链条康养体系。

活动初期,先锋队通过按摩穴位讲解与现场演示,系统介绍了㨰法、揉法等十余种常用按摩手法,并详解肩井穴、足三里穴、合谷穴等关键穴位的位置与功效,让老人们在直观体验中感受中医按摩的魅力。在此基础上,先锋队结合艾灸疗法,制定了“每隔一日一疗程”的科学计划,从腿部、腰部等易劳损部位入手,配合合谷穴、足三里等穴位的艾灸养护,为老人缓解身体不适,调理机能。

为提升服务专业性,先锋队进一步将康养与AI技术深度融合,通过通俗易懂的演示与讲解,向老人普及AI智能在健康监测、慢性病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让“智慧康养”理念走进老人生活。同时,针对夏季高发的健康风险,先锋队专题讲解了海姆立克急救法与热射病的预防知识,通过模拟演示与互动问答,帮助老人及社区工作者掌握实用急救技能,筑牢安全防线。

▲图为队员为老人进行艾灸

▲图为队员讲解热射病预防知识

赋能增智,技能传授点亮晚年生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先锋队聚焦老人在数字时代的“技能鸿沟”与精神文化需求,开展了一系列实用性与趣味性兼具的教学活动。

在科技助老方面,先锋队耐心教授老人使用智能手机——从视频通话拉近亲情距离,到手机支付便捷日常购物,再到借助AI工具了解康养知识,一步步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门槛”,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在文化传承方面,先锋队不仅手把手指导老人握笔姿势与毛笔字书写,还带领老人用扭扭棒制作创意手工、共同缝制养生香囊,让老人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手工艺的乐趣,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此外,针对老年群体易受诈骗侵害的社会问题,先锋队创新性地开展了"银发守护"防诈宣传专项行动。队员们精心收集整理了近年来典型的养老诈骗案例,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老人们剖析了"保健品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养老投资骗局"等常见诈骗手法。活动现场特别设置了情景模拟环节,由队员扮演诈骗分子,生动还原"电话诈骗""街头骗局"等场景,引导老人们参与识别骗局、应对演练。这种互动式教学让防诈知识入脑入心,老人们在轻松氛围中掌握了"不轻信、不转账、多核实"的防诈要诀。活动还特意指导老人们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通过"线上+线下"双重防护,切实为老人们的"钱袋子"加上安全锁,有效筑牢了社区防诈安全网。

▲图为队员指导老人书写毛笔字

▲图为队员与老人们共同缝制养生香囊

情暖人心,陪伴与沟通搭建心灵桥梁

活动全程,先锋队始终以“情感陪伴”为纽带,通过多维度互动深化与老人的联结。队员每日与老人促膝长谈,倾听他们的生活需求与心声,针对性调整服务内容;通过欢送仪式、节目表演与礼品赠送,让老人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怀的温暖。

同时,因先锋队服务效果显著、影响力广泛,康禧社区活动负责人主动联系先锋队寻求合作。先锋队通过精准对接老人需求,与社区工作人员密切联动,推动服务模式从"单向帮扶"升级为"双向共建"。这种合作模式已在犀和社区成功实践,形成了"社区-团队-老人"多方受益的良性循环,从犀和社区的常态化康养服务,到隔壁社区的辐射宣讲,团队的服务半径不断扩大,影响力持续延伸,形成了“社区-团队-老人”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图为队员到邻近社区(康禧社区)进行宣讲

此次“三下乡”活动,“智汇犀和·医路向阳”助老先锋队以专业素养践行社会责任,以创新思维赋能老年生活。不仅为老人送去了健康与欢乐,更探索出“传统康养+现代科技+情感陪伴”的助老服务新模式,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青年智慧与实践经验。未来,团队将继续秉持“医路向阳”的初心,将服务经验转化为长效机制,让智慧康养的阳光照亮更多夕阳红,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杨美琳、沙可欣、李婉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婉婷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97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