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近日,厦门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亲清晋企行,青衿铸医心”理论宣讲实践队走进晋江,循着侨批中的血泪记忆、古村的烽火邮路与现代企业的精神传承,探寻跨越八十年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以医者实践续写精神接力。

一、烽火侨批里的家国担当:抗战时期华侨的“跨国支援线”

晋江市博物馆的玻璃展柜里,一沓泛黄的“侨批”静静陈列。这些写在烟纸、草纸上的文字,字里行间满是侨胞对故土的牵挂与对民族的担当。实践队员被一封侨批吸引住了:1939年寄往晋江安海的这封侨批,兹付去银贰拾大元,到即查收。家中用度勿念。 而爱国侨领李清泉在菲律宾发起“航空救国运动”,独自认捐战斗机一架。抗战期间,晋江籍华侨通过侨批汇回的涓滴之资,或暗转抗日组织购置枪支药品,或直购救国公债,串起一条条跨国援国的“生命线”。

在梧林侨批馆里,队员们凝视着那些穿越烽火的家书与汇款单,诉说着华侨“毁家纾难”的赤诚:有人变卖祖产支援前线,有人节衣缩食认购救国公债,更有默契藏在字里行间——汇款时多写“家用”,实则大半成了抗日经费。这些“跨国支援线”上的点滴,无不彰显着“金帛为轻、家国为重”的精神底色。

图1、2为实践队员调研晋江市经验馆、分享调研感悟

二、古厝群中的精神密码:从“跨国支援”到“侨乡振兴”

“这片由百余幢侨厝构成的古村落,本身就是一部立体的抗战史书。”实践队员王南希向游客、实践队成员进行宣讲。被誉为“最美烂尾楼”的朝东楼,残缺墙体藏着主人蔡咸斜的抉择——变卖油漆材料换购军需;不远处的五层厝,裸露水泥墙记录着蔡德鑨捐空豪宅装修款购枪的赤诚。“楼可无顶,国不可破”,家国情怀早已刻进砖石。

图3为实践队员王南希为游客进行宣讲

如今的梧林古村,侨胞后代正用新方式延续这份家国情怀。实践队员采访了华侨后代蔡灿艺,他在村里经营着南洋咖啡铺。他向队员们讲述着家族四代人的故事:曾祖父下南洋谋生,爷爷辗转香港,父亲乘改革开放东风创办羊毛衫厂,而今他留在了村里创业。他说,闽南人讲究‘留根’,这根就是家国。蔡老板的话语道出了晋江华侨“商行天下,心系家国”的情怀。

图4、5为实践队在梧林古厝

图6为实践队员采访梧林南洋咖啡铺蔡灿艺老板

三、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从家国同频到医者仁心

在对七匹狼等晋江标杆企业的深入探访中,队员们深刻触摸到晋江精神的密码:从抗战“毁家纾难”到改革“实业兴邦”,再到新时代慈善创新,华侨及其后代始终将个人、企业与国家命运相连。“侨批救国”的赤诚化作“侨资兴市”的动力,“家国同频”的内核历久弥新。队员们感慨,“我们读懂了‘侨’字的分量——左边是‘人’,右边是‘乔’。‘侨’是异国他乡的中国人,更是始终与家国同频的赤子侨是异国他乡的中国人,更是与祖国同呼吸的赤子”,这份“小我融入大我”的精神,是晋江的力量源泉。

带着这份领悟,队员们走进晋江职工夜校开展健康服务,通过疾病科普、急救教学、推拿按摩等活动,展现新时代医者担当。他们深刻认识到,抗战精神已融入民族血脉,在未来的健康守护者身上,正焕发出“仁心仁术”的新光芒——守护生命健康,便是对历史最深沉的纪念,对未来最坚定的承诺。

图7、8为实践队员开展健康服务

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抗战精神并非尘封的历史,它早已融入民族血脉。厦门医学院的青年医者们,正带着这份跨越八十年的家国情怀,在医者仁心实践中续写属于新时代的担当。

(供稿:桂伊涵、林烨鑫、邹慧燕、吴冕君、陈琪廷、陈雅莉、何雨佳、张双、颜嘉铭、李怡静、李依萍、王南希、黄思媛)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邹慧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邹慧燕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131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