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月 日讯(通讯员 黄润灵)近日,惠州工程职业学院数商兴农实践团怀揣青春热忱与专业初心,走进下源村。团队以数字赋能为核心,通过数字调研摸清发展脉络、传承红色文化激活精神动力、推广优良家风凝聚乡村合力,用专业所长与赤诚之心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数字调研:用数据画笔勾勒乡村发展蓝图

▲图为数商兴农实践团成员操控无人机拍摄

作为 “数商兴农” 实践团,数字化工具是团队调研的 “利器”。成员们携带相机、无人机等专业设备,兵分多路深入下源村的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产业基地,开启“线上 + 线下”立体调研模式。

线上,通过数字化平台汇总数据,数字化分析当地的发展现状,明确调研方向及目标。线下,团队用纸质问卷实地采集信息,与村民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当地的乡村文化和与数字化品牌建设融合与创新的现状。

传承红色文化:让红色基因浸润乡村肌理

下源村曾是革命时期的交通站,藏着不少红色故事。数商兴农实践团深挖本土红色资源,用数字技术让红色记忆 “活” 起来。团队成员们用高清相机定格革命史料、老照片的细节,同时耐心记录馆内每一则红色故事与历史脉络。

▲图为数商兴农实践团成员讲解党史馆史料

他们为此讲解了党史馆史料,精心剪辑成 “红色微课堂” 短视频,生动解读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再通过微信视频号进行推送,播放量累计达760余次,让沉睡的红色记忆借由数字媒介跨越时空,重新焕发生机。镜头下的每一帧史料、每一段录音,都是青春守护红色初心的生动注脚。

优良家风:以家风为线串联乡村温情

▲图为数商兴农实践团成员与长者交谈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优良家风是乡村治理的 “粘合剂”。实践团以长者食堂为据点,了解下源村的家风家教。成员们陪老人们聊天时,记录下源村典型家风故事。成员们用相机记录这些温馨的画面,再剪辑成视频在微信视频号平台推广,播放量累计达400余次。同时还为下源村写了新闻稿件,浏览量达1300余次,让更多人了解到下源村的家风文化。

青春担当:以专业所长书写振兴答卷

此次下源村之行,实践团用数字工具记录乡村特色,用文化传承凝聚发展合力。从数据报告里的精准分析,到红色展馆里的鲜活故事;从宣传家风故事里的温情点滴,到用专业所长帮助更多的人,处处彰显“数商兴农”的团队特色。

▲图为数商兴农实践团实践后的合影

成员们纷纷表示:“乡村振兴不仅需要产业振兴,更需要文化振兴。还要继续用数字技术盘活乡村资源,让青春力量在田间地头绽放。”相信在数字赋能与文化传承的双重驱动下,下源村定能走出一条“产业旺、文化兴、家风正”的振兴之路。(供稿:惠州工程职业学院数商兴农实践团)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润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润灵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39 赞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