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日讯(通讯员 卫晨莹 孙思瑶)盛夏七月,暑气蒸腾。当城市按下假期的慢放键,千万中小学生的暑期生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双减”政策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如何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充实、有意义的假期,既是家庭关切的民生议题,也是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课题。如今,越来越多的社区主动扛起责任,通过开设“暑托班”“实践营”等形式搭建成长平台,而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群体则以志愿服务之名,成为暑期育人战场上的主力军。
今年7月,盐城师范学院“扬思想之帆,筑发展之基”特色实践团6名成员,借着暑期契机,兵分两路深入南通、苏州地区的社区与公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用知识与行动为青少年的暑期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场跨越城乡的青春实践,不仅为孩子们送去了别样的成长体验,更书写了新时代大学生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生动篇章。
南通:青春实践进社区,暑托课堂暖童心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双职工家庭占比持续攀升,“暑期孩子无人管”成为许多家庭的普遍焦虑。数据显示,南通市仅曲塘镇就有近三成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面临假期看护难题,部分家庭因长辈文化水平有限,难以辅导孩子学业。针对这一现状,实践团队主动与团结社区对接,凭借自身专业及学科优势,量身定制了“分龄分层”的课程体系。
“我们根据不同学段孩子的认知特点设计课程,为学龄前儿童开设拼音启蒙、趣味绘画等基础课,为初中生准备了数学思维训练、英语听说练习,还为高中生增设了生涯规划指导和心理疏导课。”团队负责人孙思瑶介绍道。为了让课堂更具吸引力,队员们结合过往实践经历,融入了红色故事宣讲、科学小实验等互动环节,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巧妙结合。
“以前放假孩子总在家玩手机,现在每天主动背着书包来上课,回家还会给我们讲‘小老师’教的新知识。”家长王女士的感慨道出了许多家庭的心声。据统计,目前暑托班累计服务时长已超100小时,覆盖社区青少年50余人次,不仅解决了双职工家庭的“看护难”问题,更填补了假期教育的空白地带,成为社区治理中一道温暖的风景线。
图为团队成员在南通市团结社区图为团队暑托班为学龄前儿童教学英文字母的场景。贾静雯 供图
苏州:志愿拾捡靓公园,实践育人树新风
在苏州市昆山市时代公园的绿道上,“随手公益”负责人许万里正耐心地向青少年志愿者们讲解垃圾分类知识。这场由盐城师院学子联合公益组织“随手公益”发起的“美化家园”志愿服务活动,吸引了10余名社区青少年踊跃参与。
青少年们手持夹子、垃圾袋,在队员们的带领下分组行动,认真清理公园步道上的纸屑、烟蒂,捡拾草丛中的塑料瓶、包装袋。团队成员同步讲解着白色污染的危害与垃圾分类的意义,青少年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我们希望通过‘做中学’的方式,让志愿服务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参与组织活动的队员卫晨莹表示。此次活动共清理垃圾10余袋,不仅让时代公园的环境焕然一新,更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理解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公益组织“随手公益”负责人许万里评价道:“大学生志愿者用行动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这种‘实践+教育’的模式值得推广。”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昆山市时代公园带领青少年捡拾垃圾的场景。卫晨莹 供图
从南通社区的三尺讲台到苏州公园的志愿现场,盐城师范学院学子用青春力量书写着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这些暑期实践活动不仅为青少年搭建了成长的平台,更探索出一条“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路径——大学生在服务社会中提升实践能力,青少年在多元体验中拓宽视野,社区在资源整合中增强服务效能。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这样的实践正在成为连接校园与社会的纽带,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着蓬勃力量。
图为实践团队在昆山市时代公园志愿服务后的合影留念。卫晨莹 供图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卫晨莹 孙思瑶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卫晨莹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