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5年7月13日至7月16日,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食韵麻江,助农兴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学院专职团干部杨川宇、赵美婷带领下,前往贵州省麻江县开展实地调研,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实践服务活动。

盛夏七月,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食韵麻江,助农兴乡”暑期社会实践团的10名师生,深入贵州省麻江县,为当地村民展开产业振兴需求调研和访谈。实践团成员结合食品专业相关知识,针对当地产业发展现状,结合民众需求,对当地产业进行定点帮扶,诸如蓝莓、酸汤等麻江特色产业,结合网络电商,帮助麻江产业走向全中国。

参观走访篇:进厂入田观生产,研学结合探新机

食品科技学院实践团在副院长李伟、南京农业大学派驻贤昌镇高枧村第一书记彭益全等人的带领下,先后走访调研了麻江县特色农产品加工厂与种植基地,深入考察当地食品产业发展现状与技术需求。

在牛丫山茶业生产基地中,实践团成员从鲜叶采摘、杀青揉捻到干燥包装,相关负责人对麻江茶叶加工全流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中,“南农金菊”作为南京农业大学对麻江开展的定点帮扶项目,彭益全对于其种植、当地化、产业化等相关内容进行了着重突出的讲解,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充分感受到了校地合作的重要意义。在玉梦集团的生产车间中,同学们就酸汤发酵菌种选育、产品标准化生产等专业问题与技术人员深入交流,对酸汤产业的发展和需求有了一定了解。

▲图为“食韵麻江,助农兴乡”实践团成员在聆听南农金菊介绍。吴柯欣供图

随后,团队先后来到贵州蓝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蓝梦谷”。实践团成员系统了解当地负责人现场讲解蓝莓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实地观摩蓝莓生产和加工工厂流水线、天然种植基地等。在蓝莓种植基地,实践团成员们实地采摘、品尝了麻江蓝莓,亲身感受到了其优质品质。在蓝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同学们重点调研了蓝莓原浆、蓝莓果干等产品的加工工艺,针对产品保鲜、风味保持等环节展开专业讨论。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蓝莓种植基地采摘蓝莓。陈怡馨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贵州蓝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产品调研。陈怡馨供图

调研访谈篇:走村入户访民情,问需问计谋发展

为助力麻江乡村产业发展,实践团深入麻江县高枧村和当地供销社开展实地调研。在高枧村,同学们走进农户家中,与村民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当地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及销售情况,重点关注蓝莓、酸汤等麻江特色产业发展中遇到瓶颈和市场难题。在供销社,实践团与相关负责人深入座谈,就针对酸汤生产阻碍、流通困难、发展期待等议题展开讨论。通过设计问卷、深度访谈等形式,团队收集到一手数据,发现酸汤产品深加工能力不足、冷链物流配套欠缺等诸多问题,为后续制定精准帮扶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此次调研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们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践,更深刻体会到科技助农的紧迫性与责任感。

▲图为“食韵麻江,助农兴乡”实践团成员入户走访当地群众。陈怡馨供图

▲图为“食韵麻江,助农兴乡”实践团成员实地调研当地农户。宋欣阳供图

电商助农篇:云端带货展特色,线上助农促增收

为践行“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的乡村振兴路径,实践团成员在麻江县供销社开展“青春助农”直播带货活动。团队成员充分发挥食品专业优势,通过抖音平台,向全国网友推广介绍麻江特色农产品。直播中,同学们不仅详细介绍蓝莓原浆、蓝莓果酱、蓝莓果干等蓝莓系列产品的生产工艺和营养价值,还现场演示了酸汤粉的特色吃法。

为增强直播效果,实践团精心设计了“带货小剧场”,通过两两搭配对话交流模式,向网友们科普蓝莓富含的花青素、酸汤发酵的好处等专业知识。实践团成员们化身“小主播”,活泼生动的讲解配合现场试吃和情景演绎,吸引了大批网友观看,助力特色优质产品走出麻江。

▲图为“食韵麻江,助农兴乡”实践团成员进行直播带货,杨川宇供图

此次麻江助农实践不仅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更强化了南京农业大学和麻江“校地合作”的桥梁。未来,食品院学子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持续深化与麻江县的产学研合作:一方面推动蓝莓深加工技术升级、酸汤标准化生产等课题研究,另一方面探索建立长效助农机制,通过电商培训、品牌策划等方式赋能当地产业。不仅是此次实践团成员,每一个南农学子都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实验室成果”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食品青年将始终怀揣热忱,用专业与担当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撰文 | 吴柯欣

图片 | 实践团成员

审核 | 杨川宇 陈怡馨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吴柯欣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柯欣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130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