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至5日,福建师范大学“法行福州 守护骑迹”实践队围绕“数字经济结构下福州市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这一主题,开展了调研与宣传等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助力构建数字经济下公平合理的劳动保障体系,探索可复制的新就业形态权益保障实践路径。
访员护法,听言基层
7月1日至5日,实践队针对外卖骑手劳动用工法律痛点开展专项调研。队员深入社区站点、商业综合体配送点等骑手聚集区,通过半结构化访谈与问卷调查,采访200余位骑手,梳理其用工模式、报酬结算及工时规制现状;同时,实践队员向外卖骑手发放便携式普法手册,以图文形式阐释骑手在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方面的法定权益,说明调解、仲裁、诉讼等维权路径,旨在提升骑手法律认知与维权能力。
法苑探新,瀛榕护益
7月2日下午,实践队一行前往瀛榕律师事务所,联合瀛榕律师事务所举办《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访谈活动。瀛榕律所林善志律师结合劳动纠纷处理经验,从宏观剖析新业态劳动者的市场定位与权益挑战,微观解读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群体常见权益争议点。还与队员探究劳动关系界定情形,交流纠纷处理思路方法,详解证据收集保存技能。此次访谈让队员对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现状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明确了法律实践对解决现实问题的积极意义。
闽法研策,实践寻径
7月3日下午,实践队赴闽侯法院,参与“守护‘新业态’劳动者权益”普法宣讲。承办法官结合案例,剖析骑手劳动关系认定难、工伤保险缺位等问题,阐释“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政策及维权路径,为后续普法提供支撑。座谈中,实践团队就“平台协议规避劳动关系认定”等问题获专业解答。法官还分享司法创新举措,解读算法管理审查标准,厘清困惑、明确普法重点。此次活动使团队对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认知愈加清晰,既为精准维护骑手等新业态劳动者权益夯实了基础,也显著提升了实践队员运用法治思维破解相关权益难题的能力。
社区普法,骑迹护航
7月4日-5日,实践队员先后前往福州鼓楼区洪山镇象山社区、鼓东街道树兜社区、西湖社区,开展“劳动法小课堂”普法活动,旨在培养青少年权益保护意识。活动伊始,实践队成员先开展普法讲座,结合生动案例向小朋友讲解《劳动法》的相关内容。随后,实践队员们热情地与小朋友展开游戏互动:在“劳动法是非站队”的侵权案例中,引导小朋友举起手边的红绿卡判断对错;在“劳动合同来找茬”环节中,通过引导小朋友辨别父母、外卖骑手等熟知的劳动者遇到的劳动问题,帮助小朋友强化对《劳动法》的认知。活动尾声,实践队员播放自制的劳动者入职情景剧,让青少年在沉浸式观看中深化理解。
收获与感悟
此次福州“三下乡”暑假社会实践,让“法行福州·守护骑迹”实践队成员们深刻体会到法律在新就业形态权益保障中的基石作用。从了解骑手权益困境,到明晰法律适用与司法实践要点,再到培育青少年法治意识,每一步都印证着:劳动权益守护既需法律刚性支撑,也离不开维权路径畅通和全社会法治观念深化。作为法律学子,实践队员们愈发认识到,将法理融入实践、用行动传播法治,是助力数字经济下劳动权益保障体系完善的重要力量。
供稿|“法行福州·守护骑迹”实践队
指导老师|郑佳欣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涂智美,李慧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涂智美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