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遗传承成为时代课题,青春力量正书写新解。近日,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赋能实践突击队以 “非遗课堂” 为笔,在乡村孩子心中绘就传统文化长卷,让太极的气韵、脸谱的油彩、剪纸的精巧、风筝的童趣,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
少年太极:一招一式,体悟太极魅力
专业太极老师带领孩子们领略太极魅力,艺术赋能实践突击队队员辅助保障活动。身着红色上衣的老师动作专业,耐心传授太极基本动作和要领;穿休闲装的孩子们眼神好奇专注,认真模仿,学得有模有样。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强身健体,培养了意志与专注力,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助力太极在少年群体中传承,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
孩子们正在上少年太极课程 供图 邝钰芸
京剧脸谱:色彩勾勒,绘就京剧风华
在京剧脸谱课堂上,传统文化的魅力层层绽放。以趣味故事为引线,梳理京剧的发展脉络,让孩子们对这项国粹的历史渊源有了初步认识。随后详解脸谱色彩的“密码”——红色代表忠勇、黑色象征刚直、白色寓意奸猾,将抽象的性格特质转化为具象的色彩表达,便于孩子们理解。讲解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时,队员结合生动案例,引得孩子们忍不住模仿起不同行当的经典姿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艺术赋能实践突击队队员正在上京剧脸谱课程 供图 邝钰芸
体验环节,孩子们接过画笔和脸谱模板,开始尽情创作。有的孩子复刻经典,认真勾勒出关羽的红脸、张飞的黑脸,力求还原;有的则大胆发挥想象,在脸谱上添上其他童趣元素,赋予传统脸谱新的创意。一张张色彩鲜明、风格各异的脸谱完成后,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满是成就感。这些稚嫩笔触下的作品,成为孩子们与京剧文化对话的生动答卷。
艺术赋能实践突击队京剧脸谱课程中孩子们的绘制过程 供图 邝钰芸
非遗剪纸:指尖流转的纸上乾坤
“非遗剪纸——窗花”课程开课,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同学们,窗花是剪纸艺术中很有特色的一种,逢年过节,人们会把漂亮的窗花贴在窗户上,让家里变得喜气洋洋。”队员一边说着,一边展示着精美的窗花图片。在讲解完折纸、裁剪技巧和常见的窗花图案寓意后,孩子们纷纷拿起红纸和剪刀,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他们小心翼翼地折叠纸张,眼神专注地沿着画好的线条裁剪。尽管有些孩子手法还很稚嫩,但那股认真劲儿让人感动。
艺术赋能实践突击队非遗剪纸课程中孩子们开始动手“折画剪” 供图 陈露
“老师,你看我剪的小花!”一个孩子兴奋地举起手中的作品。不一会儿,课桌上就摆满了孩子们的成果,有的是圆形,有的是正方形,再一看,每个人的花纹都是不一样的,虽然这些作品比不上专业剪纸艺人的精致,但每一幅都饱含着孩子们对非遗剪纸的热爱,也让窗花这一古老的非遗技艺,在他们的指尖慢慢传承。
艺术赋能实践突击队非遗剪纸课程中孩子们的成品展示 供图 陈露
非遗风筝: 亲手编织的天空之约
在详细介绍风筝的制作流程“扎糊绘放”时,队员特别强调了“绘”这一环节对于增加风筝花样的重要性。随后,还耐心讲解了放风筝时的注意事项,如选择合适的场地、避免在有电线的地方放飞等,确保孩子们后续能安全愉快地玩耍。最让孩子们兴奋的当属亲手绘制风筝的环节。给孩子们发放了空白风筝和五颜六色的颜料,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挥动手中的画笔,有的画出了可爱的小动物,还有的描绘出绚丽的彩虹的图案。每一只风筝都成为了孩子们创意与个性的展示平台。
艺术赋能实践突击队非遗风筝课程中孩子们的绘制过程 供图 邝钰芸
当孩子们高举着自己绘制完成的风筝,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的笑容时,整个活动现场充满了欢快的气氛。此次非遗风筝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风筝这一非遗文化的魅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种子。
艺术赋能实践突击队非遗风筝课程中孩子们的成品展示 供图 邝钰芸
夕阳透过教室窗棂,映在孩子们的剪纸作品与风筝上,也映在他们眼中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热爱里。这场非遗课堂的结束,不是传承的终点,而是孩子们与非遗故事的新起点。当他们带着习得的技艺与文化记忆走出课堂,那些太极的招式、脸谱的色彩、窗花的纹路、风筝的轮廓,已悄然成为连接传统与未来的纽带,在时光里静静生长。
撰文|邝钰芸
图片|邝钰芸,陈露
审核|陈露 林文超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邝钰芸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邝钰芸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