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虫生创变队”为深入贯彻《“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关于低值有机废物协同处置与资源化的要求,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号召,推动高校资源精准对接乡村产业需求,深入肇庆四会市黄田镇开展实践调研与技术对接。团队聚焦当地养殖场牛粪等畜禽废弃物处理难题,创新引入黑水虻生物转化技术,探索“有机废弃物-黑水虻-动物饲料”的资源转化途径,为有机废弃物规范化、无害化处理与高值化利用提供青年科技实践样本,助力绿美乡村建设。

探秘养殖基地 共话产业前景

虫生创变队与指导老师易辉玉老师携手走进当地黑水虻养殖大棚基地,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实地参观了初步建成的黑水虻养殖设施。团队详细询问基地养殖概况,针对温度、湿度、光照等关键参数的优化调整与负责人深入交流。实践队不仅全面了解黄田镇发展现状,更聚焦黑水虻产业在当地的落地前景,为后续实践探索奠定坚实基础。

实践队座谈 共探黄田发展路

年轻企业家李达先生作为基地技术骨干,与华商学院、肇庆学院、华南农业大学三下乡实践队开启座谈会面对面交流,不仅详解黄田镇概况,寄语同学们为当地发展献策,更着重强调实践期间的安全注意事项。座谈中,李达先生介绍:黄田镇以悠久的砂糖橘种植业为支柱,衍生出特色砂糖橘汽水等绿色饮品产业;同时积极拓展多元赛道,培育千禧小番茄等特色农产品,一场座谈,让实践队对黄田镇的产业版图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燕崀村橘香里的振兴路

七月的燕崀村柑橘成林,动物科学学院虫生创变队队员们至此开展“三下乡”调研,探寻乡村振兴密码。燕崀村以柑橘产业为核心,锚定乡村振兴目标。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支书热情接待队员,详述发展路径,顺利完成了调研数据采集。队员们认真记录经验,与村支书探讨发展问题,合力完成调研报告。此次调研,队员们见证燕崀村以产业振兴激活乡村活力,而青春力量的注入,也让“三下乡”意义愈发彰显。

创变队分赴两牛场,共探新路径

在基地外勤员成哥的陪同下,实践队前往淼犇森肉牛养殖场进行废弃物专项调研。队员们了解了养殖场运营现状、乳制品市场行情等信息,并详细记录了饲料添加剂使用、日均粪污产量、粪污处理现状等关键数据,为黑水虻转化技术本地产业化提供了重要参数支撑。​队员们与负责人还共同探讨了将牛场有机废弃物用于黑水虻养殖的发展前景,为循环农业的创新实践点亮了新方向。

深入莲藕基地献智献策

队员们来到当地莲藕种植基地,基地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当前产业发展现状,莲藕种植是黄田镇近年来的新兴产业,主要采用“村民采摘+外销”的传统模式,虽已形成一定规模,但仍面临产业链条短、开发深度不足、附加值低等问题,制约了产业效益的进一步提升。针对这一现状,队员们结合专业知识与实地考察情况,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建议,其中包括规划建设安全生态采摘区,打造集“观光、体验、销售”于一体的农旅融合项目,让游客亲身参与莲藕采摘,感受农耕乐趣,同时通过直供直销模式提升产品利润空间,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召开座谈会聚力青春担当

黄田镇镇长韦全杰与各高校实践队齐聚一堂,召开专题座谈会。会上,韦全杰镇长对各实践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同学们的到来为黄田镇注入了蓬勃的青春活力,各队伍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从多元视角、多个维度对黄田镇的特色资源与发展成果进行了生动宣传,有效提升了当地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针对接下来的实践活动,韦全杰镇长向同学们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大家以脚步丈量黄田的每一寸土地,用镜头捕捉黄田的自然之美与人文风情,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挥洒青春汗水。他鼓励同学们立足实际、大胆创新,将所学知识与乡村需求紧密结合,设计并开展更多富有创意、兼具实效的实践活动,在服务乡村发展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共同为黄田镇的建设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座谈会的召开进一步凝聚了校地协作的共识,为各实践队接下来的活动开展明确了方向,也让同学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黄田镇对青年力量的期待,激发了大家投身实践、服务乡村的热情。

本次实践是“三下乡”社会实践与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的深度融合,后续将进一步深化科技服务,持续跟进,推动成果落地。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邓林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邓林根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46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