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安阳工学院电子电气与无人机学院暑期“三下乡”“艺韵乡行,薪火相传”服务队于7月1日至14日,前往上毛仪涧村,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实践活动,用青春力量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前期对接与调研,锚定实践方向

7月1日,实践团抵达实践地后,第一时间与当地村委会开展对接工作。通过座谈会形式,双方就当地文化传承、民生需求等情况深入交流,实践团精准锚定调研方向。随后几日,成员们分组深入乡村街头、农户家中,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村民生活质量提升等内容开展调研。发放问卷90余份,访谈村民、干部100余人次,为后续实践活动开展筑牢基础。

多元活动并进,赋能乡村发展

文化赋能,激活传承活力

围绕文化传承,实践团开展漆扇、扎染体验等活动。在村镇小学教导同学们学习非遗文化的历史,制作过程等。在讲解过后的提问环节,志愿者团队针对讲解内容进行提问,同学们积极回答,以问答的形式增强同学们的认识。在随后的实践体验中,同学们积极参加,每个人都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同时,举办知识竞答活动,涵盖字谜、甲骨文等体现当地特色的内容,吸引众多村民尤其是青少年参与,以趣味形式普及知识、凝聚共识。

图为志愿者们开展字谜竞猜,小朋友们积极参与。 王一水供图。

精神传承,汲取奋进力量

团队开展了系列红色教育与感恩培育活动,为当地注入浓厚的正能量。团队首先走进社区,教小朋友们学习感恩手势舞。孩子们跟着志愿者的节奏,用稚嫩的手势表达对父母、师长的感激,在欢快的氛围中领悟感恩的意义。

团队还举办红旗渠精神宣讲会。志愿者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影像资料,向孩子们讲述林县人民战天斗地、开凿红旗渠的壮举,让“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扎根心间。此外,组织慰问演出,编排歌舞、朗诵等节目,走进乡村文化广场,为当地群众送去文化盛宴。

团队成员专程访问了两位抗战老兵。老兵们讲述了烽火岁月里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那不畏牺牲、奋勇抗争的精神,让在场人员深受震撼。

图为志愿者们拜访抗战老人。   李金生供图。

乡村探访,触摸发展脉络

志愿者走进上毛仪涧村孙氏故居,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历史文化学习之旅。活动中,申老师和杨老师担任讲解员,带领志愿者们逐一参观故居的厅堂、厢房、陈列室等。杨老师结合实物展品与文献资料,详细介绍了孙氏家族的迁徙历史、家风传承及在地方发展中的贡献。从清代的雕花门窗到民国时期的生活器具,每一件老物件都承载着鲜活的故事,让志愿者们直观感受到传统村落的历史肌理。

志愿者们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拍照、记录,在互动问答中深入了解故居所蕴含的建筑艺术与人文精神。大家表示,此次参观不仅丰富了对地方史的认知,更体会到保护传统民居、传承家族优良家风的重要性。

图为志愿者们参观孙氏故居,老师进行讲解。   饶郑东供图。

总结反思,蓄力再出发

最后阶段实践团开展总结会。成员们分享实践感悟,从初到乡村的陌生不适,到融入后的不舍热爱,纷纷表示在实践中收获成长,读懂“乡土中国”。实践团将整理调研数据、建议报告,反馈给当地村委会,并将持续关注实践地发展,让“三下乡”成果真正落地生根,以青春之笔续写实践赋能乡村振兴新篇章。

图为“三下乡”团队合影   殷梓轩供图。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安阳工学院电子电气与无人机学院志愿服务团队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使命,在服务乡村中锤炼本领,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动能,也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殷梓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殷梓轩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47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