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智启星途”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踏入浙江省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的大门。以人文视角,探索人工智能赋能特殊教育新途径,寻找科技与人文共鸣之路,在此开展了一次关于生命韧性与教育温度的深刻对话。

无言处,自有千钧:细节筑就的温暖学境

浙江省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作为全国首批、浙江省唯一面向残障群体及特教服务健全学生的高职学府,其历史可回溯至1993年。它不仅是浙江特殊教育发展的见证者,更是无声变革的策源地。诚如海伦·凯勒所言:“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要靠心灵去感受。”这里的一切,都在为这份感受铺设道路。

在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完善的设施设计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了包容的学习环境。图书馆内,清晰的盲道系统连接各个功能区。馆藏包含超过7000册盲文书籍以及24万册常规书籍。为辅助阅读,馆内配备了AI文字放大阅读器和有声图书设备,有效支持视障学生获取信息。教学区域充分体现了无障碍设计理念。楼梯均安装有防滑凸点警示条和稳固的扶手;楼道转角设计宽敞,方便轮椅通行。在烘焙、雕塑等专业技能实训教室,操作台高度可调节,设备带有触觉或视觉辅助标识,确保各类学生都能安全、有效地进行实践操作。例如,在烘焙教室,烤箱配备了可视化的温度提示和大字体计时器;雕塑教室的工具也进行了适应性改良,便于学生抓握使用。这些细节设计,从图书馆到教学实训空间,共同为在校的特殊学生群体构建了平等、便利的学习与成长平台。

在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烘焙教室,墙上醒目的标语“除了听,我们什么都能做!”是学生们无声的信念宣言。在这里,通过AI等科技辅助教学。听障学生精准判断面团状态,严格把控烤箱内食物的色泽变化。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展现出高度的专注力和娴熟的技艺。从面包烘焙到蛋糕裱花,他们制作出的作品品质优良,且充分证明了听力障碍并不影响专业技能的掌握与发挥。学院在访谈中介绍,该专业的教学成果显著,部分毕业生凭借过硬技能,已成功进入“知味观”等知名餐饮企业工作。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正成为这些学生实现职业理想、创造个人价值的重要工具。

破茧时,协作生光:技术赋能下的特教人才呼唤

“障碍并非终点,而是另一种可能的起点。”一线教师在访谈中道出真谛。实践团队在深入对话中触摸到技术与人性的交响:语音实时翻译与文字转换技术打破听障、视障学生的课堂壁垒;面点课上,AI实时反馈学生操作进度,让教师的指导如影随形。  


“资金不缺,缺的是能把AI用活的人。”老师们坦言当前挑战的核心所在。这痛点背后,是对复合型人才的渴求,更是对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进的呼唤。然而,痛点亦是变革的契机。当多方力量如齿轮般精密咬合、同频共振,特殊教育的未来图景方能徐徐展开。

AI?爱!

半日走访虽短,烙印却深。遍布的盲道、路边的香樟、墙边的手模、AI的光影汇聚成浙特教院独特的生命力。在这里,每一处设计、每一次技术应用,都在诉说着一份沉甸甸的人工智能与特殊教育之间的“有关”。

“智启星途”团队的目光将持续投向远方。团队将持续追踪浙特教院的蝶变之旅,与社会各界并肩,致力于将人工智能的温暖与尊严,精准传递到每一双等待被“看见”的手心,点亮属于每个独特生命的青春旅途。用AI托举特殊群体,用爱关怀特殊人群!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江雨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江雨菲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49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