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助力乡村教育资源优化升级,2025年7月28日,西华师范大学“‘AI’寄教育,乡约未来”团队在大龙镇举办以“AI的奇妙之旅”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由15名师生共同参与,通过AI知识宣讲、趣味互动、作业辅导及温情合影留念等环节,为当地儿童搭建起接触前沿科技、提升学习效能的平台,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教育注入科技活力。

AI知识宣讲:叩响科技认知之门

活动开场,团队成员聚焦“什么是AI”,开启别开生面的科普宣讲。“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但它不是人,也不是小动物……”成员们摒弃晦涩理论,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切入,借助智能语音助手答疑、智能推荐算法等实例,配合趣味动画演示、AI图像识别,让“人工智能”概念变得直观可感。同时团队成员强调,不能过度依赖AI,引导孩子们正确理解AI与人类智慧的关系,在童真的求知欲中播撒科技探索的种子。现场求知氛围热烈,眼神里满是对科技世界的向往。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AI知识宣讲” 甘琴心供图

趣味游戏互动:点燃AI探索热情

破冰阶段,队员们带着小朋友们一起跟着“豆包”老师学“红山果”手势舞,在互相纠正的过程中逐渐拉近心理距离。

为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深化对AI的认知,团队精心设计系列趣味游戏。“AI指令大作战”里,孩子们通过语音、文字指令操控简易智能设备,指挥设备完成“找图片”“语音故事接龙”等任务,亲身体验人机交互的奇妙;“AI识图”则结合图像识别技术,由小朋友们画图,AI识别,孩子们在聆听AI分析思路中感受其对图形信息的分析逻辑。

游戏过程中,儿童们极具跳跃性的思维同AI碰撞出奇妙的火花,现场惊叹声此起彼伏。队员们走进孩童视角,表示原来还能这么理解。这些趣味互动,让孩子们在玩乐中掌握AI基础应用逻辑,更点燃对科技学习的浓厚兴趣。

图为儿童跟着队员学手势舞 甘琴心供图

AI赋能作业辅导解锁高效学习密码

作业辅导环节,团队依托智能学习软件帮助孩子们学拼音、算数学,实现个性化、精准化教学。在AI技术的支持下,作业不再是“题海”,而变成一场闯关冒险。

“拼音乐园”模块把当天课堂所学的声母、韵母拆成10个关卡,系统先用AI童声示范发音,孩子跟读即获实时评分;读错两次,动画口型即刻放大演示,正确率由68%提升至92%。“速算竞技场”则利用自适应算法,根据孩子前5题的答题速度与正确率,动态推送难度匹配的口算题——学有余力者挑战乘除混合,基础薄弱者先巩固20以内加减;平均每道题的辅导时间从3分钟缩短到 40秒。同时,后台生成“学习画像”,各个小朋友的薄弱环节一望而知,便于后续开展针对性练习。

孩子们也开心表示,“原来写作业可以这么有趣,难题也不怕啦”,AI技术赋能下的高效学习模式,切实为乡村儿童学习提质增效。

图为队员讲解“AI辅导作业” 甘琴心供图

合影留念:定格温暖与期许

活动尾声,团队与孩子们一同拍摄视频、照片。镜头前,孩子们抱着写满AI学习笔记的本子,手持简易智能设备,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团队成员与孩子们并肩而立,用相机留存这段科技赋能成长的珍贵记忆。

图为成员与孩子们合影 甘琴心供图

这些影像,不仅是活动的纪念,更承载着高校助力乡村教育、以AI点亮未来的期许,成为连接城市科技资源与乡村教育需求的温暖桥梁。 此次大龙镇AI教育实践活动,是西华师范大学探索“AI + 乡村教育”帮扶路径的生动实践。从知识宣讲启智,到趣味游戏激趣,再到作业辅导提效,团队以科技为翼,助力乡村儿童触摸前沿、提升学习力。未来,团队将深化实践模式,完善长效帮扶机制,推动教育数字化资源深度下沉,让AI之光持续照亮乡村儿童成长之路,为乡村教育振兴筑牢科技支撑,书写高校服务社会、赋能教育公平的崭新篇章。

通讯员:甘琴心 郑多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甘琴心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甘琴心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40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