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7日讯(通讯员 吴燕玲)为积极响应广东省 “百千万工程”,同时落实“双百行动”中校地协同服务基层的号召,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广外艺”)新绿实践队与湛江市霞山区银苑社区联动,自7月14日起为社区公益托管班开启为期两周的公益服务。该项公益活动也得到了广外艺党委副书记黄泽瑜、团委书记朱丹、“双百行动”服务队队长吴挺等领导的重视。学校领导一行于7月18日亲临银苑社区公益托管班进行调研和指导。
新绿实践队的18位大学生队员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课程板块,主要包括数学启智课、多元融合美育课、德育主题教育课等。此外,实践队还特别组建了“课业辅导突击队”,专门满足家长们对暑期课业辅导的需求,帮助孩子们夯实学科学习基础。
点燃思维——数学魔术课
巴什博弈探数字密码
当爱心课堂撞上数学的奇妙,一场超有趣的知识冒险就开始啦!在这里,数学是一个超酷的魔术—— 老师拿着彩色教具,把数学变成一场小游戏,用彩色小磁铁教具进行玩游戏,让学生充满体验感。
巴什博弈登场,点燃思维火花——磁吸画板的胜负密码藏在“3”里!两人轮流拿,每次1-2个,谁收最后一个谁赢。若总数是3的倍数,后出手的人只需见招拆招——对方拿1个你补2个,对方拿2个你补1个,每轮凑成3个,最后那个准落你手;若总数不是3的倍数,先出手的人先薅走余数(1或2),把剩下的变成3的倍数,再用同样的套路跟对方“凑3”,就能稳稳锁定胜局。这波数学小诡计,玩起来直接碾压对手。
三角垛启发空间逻辑
“明明是圆滚滚的球,怎么能拼成方方正正的六面体?”三角垛课堂一开始,孩子们就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实践队员分发球体与模具后,小组里立刻热闹起来:有人试着把球挨个叠成三角形,有人发现“每一层的球数好像有规律”,还有人在调整角度时突然喊道:“斜着放能卡住!”当零散的球体终于组合成规整的正六面体时,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立体几何不是课本上的线条,而是能亲手“抓”住的空间逻辑。这项游戏悄悄提升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让抽象的几何概念在试错中变得可触可感。
以美育人——多元融合美育课
为了让孩子们的暑期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实践队师生们设计了多元融合美育课板块,不光将美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还与英语、语文等学科相结合,通过艺术渗透来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
团扇绘梦,传承古韵新风采
在团扇课上,新绿实践队的老师们当起了“非遗小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向孩子们介绍团扇的历史渊源、文化寓意与制作工艺。随后,老师们带领孩子们开启制作环节,先为团扇均匀涂漆,耐心等待其晾干。待团扇表面干透后,孩子们拿起画笔,在扇面上尽情创作。有的画满了夏天盛开的漂亮花朵,有的画了可爱的卡通人物,还有的把对爸爸妈妈和家人的祝福,都画到了扇面上。在一笔一画间,传统与现代交织,孩子们不仅收获了亲手制作的精美团扇,更在实践中感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让团扇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
红绳编织中国结,传承千年文化情
中国结课程上,实践队队员们耐心地向孩子们讲解中国结的历史渊源和编织技巧。“中国结是我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队员一边示范,一边向孩子们介绍。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拿起红绳,跟着队员的步骤一步步编织。从简单的平结到复杂的吉祥结,孩子们专注的眼神中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喜爱。当一个个精致的中国结在自己手中诞生时,孩子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字母操与手工奇遇,英语美育双开花
英语与手工融合课上,实践队队员们先带领孩子们做英语字母操。孩子们随着字母形态舒展肢体、屈伸跳跃,26个英文字母的轮廓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清晰。随后,孩子们运用吸管、纽扣等材料拼剪出“cat”“goat”等单词,他们自主挑选颜色搭配,将字母有序排列。动手时,孩子们会反复调整字母的摆放位置,尝试不同的色彩组合,在准确拼出单词的同时,也自然追求着作品呈现出的整齐和谐之美。这份在英语学习中流露的对美的感知,正是美育与语言学习相融的生动体现。
广外艺新绿实践队服务银苑社区公益托管班是一种“多赢”的公益实践模式。公益托管班有效帮助解决双职工双职工家庭及 “两新” 群体的子女暑期 “看护难”问题,减轻家长负担。大学生专业的课程设计和组织能够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避免孩子们沉迷电子设备或无人看管的风险。大学生实践队在实践中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技能,提升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同时为社区注入活力,推动社区服务多元化,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吴燕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燕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