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践行民族团结理念,推动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7月12日,长安大学赴四川绵阳、凉山“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团结润千村”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北川,开展以羌族水磨漆器和羌族草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深入探寻这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民族智慧与团结力量。

图为实践队在水磨漆器工坊门前合照

在北川羌族水磨漆器工坊,非遗传承人张寿荣老师向实践队员讲解了选料、制胎、上漆、绘图案等制作工序,每步都凝聚着数代人的经验与坚守。随后,队员们亲身体验了绘图案这一重要环节,直观感受到了水磨漆器技艺的精妙。大家从这一技术中体会到羌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这项承载羌族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工艺,已成为各民族了解羌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图为实践队与张寿荣老师交流

随后,实践队来到了北川羌族草编传承基地。在这里,草编技艺传承人向队员们介绍了草编的原料选择、编织方法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师专门向队员们介绍了一件独特的作品,这件作品用独到精巧的编织技艺,以草编的形式呈现出56个民族的特色元素,它所代表的是56个民族团结一心、共筑美好家园的愿景,也让各民族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团结精神具象化。

图为草编图片

与草编传承基地负责人交流时,队员们得知,北川羌族草编不仅是传统技艺,更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与民族团结中作用显著。汶川地震后,当地推广草编技艺,为受灾民众提供就业岗位,同时也吸纳残疾人士就业,让他们通过劳动增收。草编产业不仅带动当地经济复苏,更促使各民族群众在共同参与制作、销售中加强交流合作,增进了解信任,巩固了民族团结基础。

图为羌族草编作品

图为实践队学习羌族草编

本次北川实践活动,让队员们系统认识了羌族水磨漆器与草编非遗,深化了对其时代价值的理解。队员们通过近距离感受传统技艺魅力,深刻体会到了非遗作为民族文化载体,在维系民族情感、促进民族团结中的重要作用。大家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关注传承动态并参与宣传,未来也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投身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事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图片 | 刘雨鑫

撰文 |  高铭阳

审核丨李明阳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包力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包力维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7 赞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