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青岛科技大学化学院赴咸宁市通城县青春“乡”约·振兴有我科技创新团开启暑期三下乡实践首日行程。作为学校重点队伍,化学院学子走进历史长河、探访企业创新、对话文明瑰宝,以科技视角解锁文化密码,以青春之力赋能乡村振兴。
▲图为团队成员在辛亥革命博物馆门前合影
一、辛亥风云:汲取历史奋进伟力
团队首站探访辛亥革命纪念馆,在百年风雷的沉浸式体验中追溯革命火种。步入展厅,“共和之基”大型雕塑再现武昌首义的壮阔瞬间;《辛丑条约》冰冷的“锁链墙”诉说着民族屈辱,保路运动的呼声仿佛穿越时空;鄂军都督府旧址的复原场景,无声讲述着共和之路的筚路蓝缕。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
“从‘振兴中华’的呐喊到‘科技强国’的征程,历史的接力棒握在我们青年手中。”队长吴梓瑞在感悟中动情表示,“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将以所学所长响应时代召唤,让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绽放青春之花。”
▲图为团队成员观看辛亥革命历史展览
二、党建引领:科技驱动传统产业蝶变
带着对历史的思考,团队走进黄鹤楼酒业有限公司,探寻“红色引擎”如何赋能传统酿造的新生。企业党史馆的沉浸式学习,展示了“红色薪酬”、“双培养”(骨干培养成党员,党员培养成管理层)等创新机制,有效融合党建与生产。在酒文化馆,“南派大清香工艺品质标准”的诞生历程,揭示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交响。
▲图为团队成员在黄鹤楼酒文化博物馆门前合影
“我们依托高校科研力量,运用微生物组学技术解析酿酒微生态,这是化学赋能产业发展的鲜活例证。”技术人员的讲解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科技赋能是传统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
▲图为公司讲解员为团队成员讲解酒文化发展史
三、文脉寻踪:博物馆里探寻文明密码
当日下午,团队走进湖北省博物馆,在这座文化殿堂中开启寻脉之旅。馆藏精粹令队员们目不暇接:曾侯乙编钟的华美雄浑,仿佛仍在敲击着千年礼乐的回响;越王勾践剑的冷冽锋芒,无声诉说着卧薪尝胆的坚韧传奇。一件件国宝重器,令队员们叹为观止。
▲图为团队成员在湖北省博物馆参观学习
漫步其间,数千年的荆楚文明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这些凝聚着古老中华智慧与创造力的瑰宝,不仅是辉煌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滋养今日文化创新与传承的丰厚沃土。队员们在深沉的震撼与自豪中,对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生生不息有了更切身的体悟,也愈发坚定了守护文化根脉、传承文明薪火的责任与决心。
▲图为团队成员在湖北省博物馆门前合影
历史传承信仰,科技照亮未来。首日的“三下乡”征程,队员们从辛亥革命的精神高地汲取力量,于黄鹤楼酒业的创新实践中感受科技魅力,在博物馆的时空对话中探寻文明密码。他们以“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奋进姿态,奏响了实践路上的嘹亮序章!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玉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玉海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