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洛阳理工学院会计学院“历史会计”暑期实践团成员田曼颖、孟耀强等7人前往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洛八办),开展以“历史寻踪·青史拾珍·精神传承”为主题的历史会计实践活动,探寻特定历史时期账簿背后的烽火记忆。
展柜中带有弹孔的账簿无声诉说着过往,墨迹斑驳的“军粮支出”栏旁,穿透纸背的弹痕成为特定历史时期的见证。在那个年代,会计工作承担着重要的保障职能。先辈们在艰苦条件下秉持严谨态度,在这座记录豫西抗战历史的场所,实践团成员追寻着特定历史时期会计工作的严谨足迹。
寻迹·账簿里的烽火记忆
在洛八办展厅内,陈列着泛黄的账簿与褪色的钢笔,记录了1938-1942年间办事处的物资采购、经费分配等情况。纪念馆资料显示,当时的会计人员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以“分毫必清、锱铢必较”的严谨作风,确保了物资的有效流转——从转运后方的药品、布匹,到支援前线的枪支弹药,每一笔收支都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意识。
严谨·数字里的责任担当
参观过程中,实践团观察到特定历史时期的会计工作通过精细的手写账本、票据,以及算盘、秤砣等工具,还有带有“会计科”标识的证章或印章,确保了物资和经费分配的清晰透明。例如,展出的账本清晰标注了物资流向,包含一些具体事例。展台陈列的60余件文物,展现了会计人员在艰苦环境中坚守职责,反映了当时经济管理的规范意识与物资分配机制。
传承·跨越时空的会计精神
洛八办的会计工作环境十分艰苦。展厅内的蜡像场景生动还原了工作人员在简陋条件下工作的情景——昏暗的煤油灯下,伴随着防空警报声进行工作。为保障账目安全,账本常需妥善隐藏。如今,纪念馆正通过数字化保护工程,对账簿、票据等文物进行3D建模和AI解读,使参观者能够了解当时在紧张环境中处理账目的情况。这种古今连接的方式,使特定历史时期的会计精神得以传承。
此次实践活动是一次历史的探寻。通过了解特定历史时期会计人员在物资匮乏条件下如何精确记录以保障后勤供应,从历史实践中汲取了关于职业信念的力量。这些实践为现代会计工作提供了关于职业操守的参考,深化了对会计职能的理解,也传递了关于诚信与责任的价值观。实践团成员表示,将传承会计职业严谨、规范的信念,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践行会计工作者的责任。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申紫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申紫瑜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