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沃野擎绿小分队在崔政军老师带领下到十团实地开展棉花种植实践调研,为绿色农业创新发展探索新路径。

调研伊始,小分队便与十团韩俊书记进行了深入交流。韩书记开宗明义地指出:“庄稼都是管出来的!” 他介绍,当前十团棉花种植主要采用四种模式:常规播种、膜下脱盐蓄墒、侧封土滴水出苗、正分土滴水出苗。 他强调,无论选择哪种模式,能否获得高产,核心在于精细化的田间管理。面对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短缺以及极端天气频发的严峻挑战,韩俊书记特别介绍了侧封土滴水出苗技术的应用价值。他指出,该模式在高效节水方面表现突出,已成为十团应对水资源瓶颈的关键技术选择。

图为小队成员在进行会议交流   十团棉田普遍采用一膜6行或一膜4行模式,也有部分地块探索一膜3行模式。韩俊书记表示,无论哪种模式,核心目标始终如一:提升棉花产量,增加职工群众收益。为实现增产增收目标,韩俊书记强调必须探索和应用一系列创新的田间管理技术。他重点提及了:通过精量播种节约种子,优化出苗;“干播湿出”技术有效应对播种期缺水问题;化学调控精准控制棉花长势,塑造理想株型。这些技术是突破瓶颈、挖掘增产潜力的重要手段。

图为指导老师带领团队成员下地观察   交流结束后,小分队成员重点调研了孜然与棉花套种的创新模式。崔政军老师现场分析了这种间作模式的生态与经济优势,如资源互补、抑制杂草、增加收益等。这为队员们理解多元化、生态友好的绿色农业实践提供了生动案例。

图为实践团队与十团负责人合照   此次深入十团的调研,让“沃野擎绿”小分队不仅获取了关于棉花种植模式、管理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宝贵一手信息,更深刻认识到精细化管理和产业链整合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作用。

文字|冯博文 刘丽媛

摄影|马瑞霞 蒋国艳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宋志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宋志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40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