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健全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的战略部署,7月12日至15日,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医药学院“药”行天下实践团队在周莉江老师的带领下,一行12人奔赴乐山市下辖的区县、乡镇及社区,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调研行动。团队以“破壁基层壁垒,传承岐黄薪火”为主题,通过问卷调研、入户访谈、实地走访等形式,全方位摸清基层中医药服务的现状与痛点,为推动中医药在基层落地生根贡献青春力量。
精心筹备:以专业素养筑牢实践根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确保调研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团队在出发前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系统筹备。周莉江老师结合《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为队员们开展了专题培训,从调研方法、沟通技巧到数据统计规范,逐一进行细致指导。
针对基层群众的认知特点,团队精心设计了调研问卷:面向普通居民的问卷侧重中医药使用频率、信任度及服务需求;面向基层医疗机构的问卷则聚焦中医药人员配置、药材供应、医保报销等专业问题。
图为指导老师在给团队成员做专题培训
“我们不仅是调研者,更要成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团队成员2024级中药专业学生在筹备会上说。带着这份初心,7月13日清晨,团队兵分三路,分别前往乐山市中区、五通桥区,沙湾区,金口河区正式开启调研征程。
图为出发前合照
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基层服务现状
七月的乐山,骄阳似火,日均气温高达35℃以上。但高温挡不住队员们的热情,大家背着装满问卷和宣传材料的背包,穿梭在乡间小路、集镇集市和社区广场上,用脚步丈量着基层中医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三天时间里,团队走访多个乡镇、村,完成有效问卷300余份,覆盖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基层群众。队员们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鞋子沾满泥土,但每个人的笔记本上都记得密密麻麻,记录着群众的期盼与基层的困境。
图为团队成员在乡间进行实地调研
数据背后:基层服务的亮点与痛点并存
调研结束后,团队连夜召开复盘会,在周莉江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数据整理与分析。经过两天的细致统计,一幅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全景图”逐渐清晰。
服务壁垒亟待破解:尽管取得了进步,基层中医药服务仍面临多重挑战。从数据看,“人才短缺”居首: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占比仅为18%,60%的乡镇卫生院没有设置中医药;“药材质量参差不齐”;“群众认知不足”也不容忽视:30%的年轻人认为“中医药见效慢”,更倾向于选择西药。
图为调研数据分析
知行合一:在实践中深化责任担当
7月15日,随着最后一组队员返回学校,本次调研行动圆满收官。在总结会上,队员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调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
周莉江老师在总结时强调:“调研不是终点,而是行动的起点。我们要把这次收集到的问卷、关键建议整理成报告,提交给当地卫生健康部门,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更重要的是,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次实践,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将来成为基层中医药服务的生力军。”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是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知行合一”办学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走进基层、贴近群众,同学们不仅将课堂上学到的中医药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在与基层的深度连接中,深刻理解了“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的内涵。正如团队口号所言:“青春之力,当为中医药行;寸寸丹心,誓破基层壁垒。”相信这些年轻的“中医药人”将带着这份实践中的感悟与责任,在未来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让中医药的智慧之光照亮更多基层角落。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熊莎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熊莎莎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