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青矜力行,知行逐光”实践团队来到了四川省蒲江县明月村,通过与皮艺工作室店主、民宿老板以及旅游服务中心负责人的深度访谈,发现这个普通村庄正以独特方式实现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实践团队首先来到了明月村内的一家皮艺工作室,这里不仅是手工艺品的创作地,更是新村民创业精神的体现。店主丁培富是一位年轻的新村民创业者,他向团队成员分享了工作室从筹备到开业的心路历程。丁培富表示:“明月村已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文创生态,游客的审美水平和消费意愿远超预期。”这让他对工作室的未来充满了信心。特别是在春秋两季的旅游旺季,来自全省乃至全国的游客让这个原本静谧的村庄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丁培富还说到,工作室最初预期是作为市区工作室的接待点,用于接待团建活动等,但实际经营状况却远远超出了预期。明月村较多的游客数量、较高的游客消费水平以及游客对手工艺较高的认知认可度,都为工作室的盈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皮艺工作室店主丁培富 通讯员 梁菲洋 供图

随后,实践团队来到了民宿主理人杨彦菱的民宿。杨彦菱分享了民宿的经营智慧:“我们不仅提供住宿,更注重文化体验的深度融合。”通过将皮革工艺、扎染等传统技艺转化为体验项目,民宿不仅丰富了游客的停留内容,还为当地年轻人创造了就业机会。这种模式不仅带动了民宿的发展,还有效促进了村民水果等农产品的销售,实现了“住宿+体验+农产品”的良性循环。

同时,杨彦菱也分享到,明月村的新村民多来自外地,他们自身拥有一定平台和资源,且较为优秀,涵盖了主持人、诗人、艺术家等不同领域的人才。这些新村民的到来,为明月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民宿主理人杨彦菱 通讯员 梁菲洋 供图

最后,实践团队与旅游服务中心负责人王健庭进行了深入交流。王健庭表示,明月村最大的价值在于其自然生长的发展模式。不同于大拆大建的乡村改造,明月村在发展过程中保留了农村本色,新老村民和谐共处,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学样本。王健庭提到,明月村在产业发展上虽面临挑战,但目前村里正积极探索“社会资源学校”的新定位,旨在吸引各界前来学习这种可持续的发展经验。

王健庭还提到,明月村的发展经验对其他村庄具有借鉴意义。其“无资源”的特点反而使其具有社会学和学术研究价值,而新老村民的和谐共处、农村本色的保留以及现代化细节的更新,都为明月村的发展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旅游服务中心负责人王健庭 通讯员 向菲菲 供图

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需要尊重乡村自身的发展规律。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产业移植,而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明月村这种“保留本色、自然生长”的模式,不仅为同类村庄提供了宝贵借鉴,更为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成理学子将继续关注和支持这样的创新实践,用自己的所学所长,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传统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成都理工大学:高维、向菲菲、梁菲洋)

图为团队成员合影留念 通讯员 梁菲洋 供图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11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