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2 日,河南科技大学 “墨香沁科,义教琼章” 三下乡实践团队在涧西区河南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开展了一系列独具匠心的课程,巧妙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元素,为小学生们呈上了一场别开生面、趣味盎然的知识之旅。
首先团队设计了 “中国古代科技巨著” 课程环节,团队成员翻开《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古籍,选取农业、手工业方面的经典案例,详细解读古代科技成就背后的科学逻辑。当讲到《天工开物》中对金属冶炼的记载时,学生们被古人高超的冶炼技术深深吸引,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课堂氛围热烈非凡。
之后在“小实验大奥秘” 课程,成员充分利用团队自研教具,将古代科技巨著中的科学发现生动地呈现在课堂上。在《墨经》“小孔成像” 实验中,学生们亲手操作针孔成像仪,亲眼目睹物体通过小孔在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像,从而深刻理解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悬镜照邻” 实验借助潜望镜原理,让学生们真切体验到古代光学知识的巧妙应用。这些神奇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们沉浸在科学探索的无限乐趣中,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强烈渴望。图为团队成员厉浩然为同学讲解科学实验,河南洛阳通讯员李安烁供
在 “传统工具背后的机械原理” 课堂上,团队成员借助中国古代机械发明,如木牛流马、龙骨水车,生动地为学生们揭示其背后的科学原理。通过直观的 3D 打印模型展示,学生们清晰地看到木牛流马依靠精妙的连杆结构实现平稳高效运输,龙骨水车利用齿轮传动轻松完成灌溉工作。“哇,古人真的是太聪明啦!” 一位同学兴奋地感叹道。
最后,作为河南科技大学特色机械专业的科普拓展,团队成员围绕齿轮展开了全面而详细的介绍。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行车、钟表,到工业生产里的大型机械设备,学生们惊讶地发现齿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团队成员通过简单易懂的齿轮模型,深入浅出地讲解齿轮的原理 —— 利用轮齿的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以及在改变转速、传递方向等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之后讲解员拿出了齿轮模型,学生们纷纷亲自上手操作齿轮模型,在实践中感受机械的独特魅力。
图为团队成员李承谕为学生讲解齿轮知识,河南洛阳通讯员万里晓烁供
此次课程的成功开展,不仅让学生们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现代科技的探索热情。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后续将持续创新课程形式,对于下一步活动,团队充满期待并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团队希望继续拓展课程内容,增加更多方面的知识普及,不断为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全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通讯员:顾舒扬)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顾舒扬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顾舒扬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