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杨博文)为积极响应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的号召,根据《2025年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的通知》相关要求,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组建了一支农科学子联合实践团队,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筑牢规模性返贫防线”为核心目标,于2025年7月11日启程前往黑龙江省铁力市开展实践活动。该团队成员构成多元,包括正处级辅导员张华英、种子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张丽莉、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刘丹、辅导员赵嘉宇,以及10名本、硕、博在读学生,团队结合专业优势,在铁力市开展系列实践工作。

图为农科学子联合实践团队在科技小院前合影

把脉定向:触摸铁力发展肌理

为深入探寻铁力发展的“来龙去脉”,实践团满怀热忱地先后走访双丰镇建国村抗联精神红色教育基地、铁力中药材科技小院和禁毒教育基地等宣教基地开展调研学习。在抗联精神红色教育基地,实践团师生上了一堂直击心灵的“田间党课”。通过珍贵的历史图片和文物,实践团深入了解东北抗联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从精神维度深化实践意义,这份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正与乡村振兴中 “乡风文明” 的建设同频共振,激荡出深沉回响。

图为实践团在双丰镇建国村党群服务中心前合影

图为实践团在引导员带领下参观双丰镇建国村红色教育基地

在铁力中药材科技小院,实践团成员真切体会到把课堂挪到田间地头的深远意义。科技小院聚焦铁力平贝种植过程中的遇害防控、肥料减施等问题。在培养学生的兴农本领、爱农情怀的同时,也解决了铁力市平贝种植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图为实践团参观科技小院后合影

在铁力市禁毒教育基地,实践团成员通过学习毒品相关知识,深刻认识到“无毒社会”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 它与乡村大地上蓬勃生长的产业兴旺紧紧相依,与乡土间生生不息的文化繁荣脉脉相连,三者如同坚固的基石,共同托举起乡村振兴最安稳、最温暖的安全底座。

图为实践团参观禁毒教育基地参与抢答环节

为深入解码铁力“文旅+产业”乡村振兴实践路径,实践团走进金海粮基地与浩富种业、酒章文创园、金新农饲料厂蔬菜大棚及爱煎丙公司等场所开展调研。

金海粮基地与浩富种业携手并肩,用科技的力量为农业注入澎湃动能,诠释了“藏粮于技”的深刻实践;酒章文创园将酿酒技艺与文旅产业融合,成为富民引擎;金新农饲料厂蔬菜大棚践行“生态优先”理念;爱煎丙公司让传统技艺在现代市场焕发生机。

图为实践团在金海粮米业负责人带领下参观种植基地

图为实践团参观时爱煎丙公司制作煎饼的生产车间

图为实践团参观酒章文创园在老板带领下了解酒器文化历史

问诊开方:扎根乡土助振兴

乡村振兴离不开治理、科技和产业协同发力,实践团对北星村、满江红中草药基地、铁力电商基地开展调研实践,为铁力乡村振兴“问诊开方”。

北星村从“穷棒子村”蜕变为产业兴旺典范,是乡村治理的优秀样本。实践团带着满满的热忱,围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村民们递上 40 份调查问卷,收集发展建议时,也贴心的把农业农村政策细细讲给大家听,那份参与的热忱在互动中悄悄升温。调研数据里藏着北星村的成长密码:2303 亩农田实现规模化种植,390.25 万元的年营收为村集体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后续,我们将持续跟踪回访,把田间建议转化为发展良策,与乡亲们携手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图为实践团在负责人带领下参观北星村

图为实践团在北星村村干部帮助下调研农户家中情况

在满江红中草药基地,实践团的成员们走进田间地头,与淳朴的农户、经验丰富的技术老师围坐在一起,开启了一场充满温度的 “田埂对话”。针对平贝生长中棘手的病虫害问题,技术老师讲解了“两垄宽一垄窄”的科学布局,明确了合适用药的时间与用量,并用通俗语言拆解原理,让专业知识直抵田间地头、精准对接种植需求。实践团将定期回访记录种植效果,用心帮助农户汇总新出现的难题,并及时反馈给技术老师,形成一个持续帮扶的暖心小闭环,为农户们的增收之路添砖加瓦,让这份助力实实在在落在农户的心坎上。

图为实践团在张丽莉老师讲解下了解平贝目前面临的病害问题

图为实践团在刘佳俊老师带领下到田间观察平贝

实践团专访了东北农业大学铁力中药材科技小院博士后刘佳俊,探寻科技助农的“铁力方案”。为响应国家中药材发展战略,破解平贝种植中根腐病等难题,他扎根田间,让厚重的农学理论在泥土里生根发芽,贯穿种植全流程的每一个细节。通过拌种防护、绿色防治技术及专属栽培施肥方案,提升了平贝品质与农户收益。

图为实践团采访刘佳俊老师

在铁力电商基地,实践团化身“助农主播”,2025年7月11日两小时内共完成46单交易,累计实现销售额1186.67元。实践团推介“长粒香大米”“绿冠油豆角”等铁力特产的品质优势与种植故事,借助电商平台与新媒体平台高效融合的强大势能,这些带着乡土气息的特色农产品,正一步步走出铁力的田野,稳稳实现产品价值的精彩转化。这不仅让科技种植的市场效益持续放大,更在无形中推动着 “生产提质 — 直播销售 — 农户增收” 的良性循环,在屏幕内外激荡出助农兴农的蓬勃力量。

图为实践团直播带货时场景

本次铁力之行,从红色基地到企业发展,从乡村治理到电商助农,铁力的鲜活案例为实践团上了一堂生动的“乡村振兴实践课”。今后实践团将以解民生、治学问、练本领为宗旨,勤奋进取,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精神,以青春之姿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把论文写在田野上,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撰文 | 杨博文

图片 | 王佳瑶

审核 | 赵嘉宇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杨博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博文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330 赞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