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卢鑫如)导语: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积极响应团中央关于2025年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近日,重庆移通学院“乡渝未来”乡村振兴促进团赴重庆市涪陵区蔺市街道泡桐村,开展了一场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产业新招开富路 调研细笔绘蓝图
首日,“乡渝未来”乡村振兴促进团凌晨启程,徒步三公里深入泡桐集市,发放供给方和需求方双维度问卷展开市场调研。“我们泡桐村的瓜果蔬菜都是早上拿到市场上去卖,好多都卖不出去,就烂到地里头……”农户们的困境凸显了销售渠道的短板。为此,团队计划通过AI知识讲座和线上助农直播来提升泡桐产业的营销能力。美心红酒小镇之行中,集种植、酿造、观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农业+文旅+数字”融合的高质量路径全景式呈现,为后续“泡桐好味道”的品牌建设深扎下智慧之根。
▲图为团队实践第一天市场调研和产业调研
志愿红融科技蓝 麦浪千重起新章
“乡渝未来”乡村振兴促进团将调研成果快速转化为实践行动,通过挨家挨户走访,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开展“技术赋能”专项服务。团队成员为村民详细讲解短视频平台运营和直播带货技巧,以青年智慧回应乡村发展需求,为泡桐村产业升级注入高校智慧与青春力量。在实践过程中,志愿服务的红色情怀与科技赋能的蓝色创新在金色麦浪中交相辉映。团队与当地知名美食博主“乡村张老幺”的默契配合,不仅实现了技术层面的革新突破,更促进了乡村文化的创新发展,生动诠释了“既要记录变迁,更要推动变革”的乡村振兴新理念,成功嫁接出技术赋能和流量传播的双生嫩芽。
▲图为团队实践第二天入户宣传与自媒体博主邂逅
翡翠田间藏科技 黄金穗里话丰年
“乡渝未来”乡村振兴促进团持续深入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土地,切身感受传统农耕的艰辛。团队成员走进西瓜田和玉米地,虚心学习疏果理蔓的农技要领,深刻体会“粒粒皆辛苦”的真谛。期间主动帮助负重归家的老人,展现青年担当;与泡桐村党支部书记共同创作《小苹果(改编版)》舞蹈视频,彰显青春活力,“田间劳作、义务帮扶与文化创新”在此交融共生。为进一步提升村民科技应用能力,团队精心组织AI知识讲座,通过生动案例演示,让“科技兴农”理念深入人心,成功培育出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希望之苗。
▲图为团队实践第三天实地体验与AI知识讲座开展
泡桐好味传千里 直播助农达万家
团队瞄准当地特色产品滞销困境,制定短视频引流方案,以打响“泡桐好味道”品牌为核心,成功开展了一场直播助农活动。“大家好,我们是来自重庆移通学院的‘乡渝未来’乡村振兴促进团,欢迎来到‘泡桐好味道’助农直播间!”团队成员们化身“泡桐好味道”品牌代言人,通过余书记和远景景仔双账号联动,累计获得3万余次点赞,成交20余笔订单,销售额突破千元。此举不仅拓宽了当地农产品销售渠道,为农户增收创造新机遇,更让精心培育的“直播助农”与“品牌文创”之花在云端与线下同步盛放。
▲图为团队实践第四天助农直播
实践落幕情未了 振兴启程志更坚
“乡渝未来”乡村振兴促进团圆满完成阶段性以“乡村振兴”冠名实践任务,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最青春”微团课实践基地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校地合作进入新阶段。团队以“泡桐好味道”品牌为核心,创新设计系列农产品体系及宣传海报,并持续深化“农业+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的数字技术应用,为当地产业振兴注入新活力。团队将以多元姿态聚焦数字赋能,在实践基地继续续写“青耕泡桐”的崭新篇章,“产用研学”的校地合作之树结出累累硕果。
▲图为团队实践第五天挂牌仪式
青春沃土种希望 振兴花开向未来
下乡有尽时,振兴无穷期。从市场调研到实地体验、从入户走访到专题讲座、从助农直播到品牌打造,“乡渝未来”乡村振兴促进团与泡桐村的“最青春”微团课实践基地正式落地。在为期七天的实践中,“乡渝未来”乡村振兴促进团以新媒体为媒介传播乡情,在文化溯源中收获感动,在农业实践中感知温度。三下乡的脚步,是青春与乡土的双向奔赴,未来,团队将接续以青春为笔,书写乡村振兴答卷;以奋斗为墨,书写新时代青年担当,让青春力量扎根沃土,催开振兴之花。
▲图为团队三下乡期间全部合照剪影
撰文 | 卢鑫如
图片 | 卢鑫如 张雪琴
审核 | 卢鑫如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卢鑫如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卢鑫如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