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大学荷畔青苗队在普利街社区的支教活动持续开展。上午的航天科普课堂上,从东方红卫星到月球挖土计划,孩子们的好奇与想象在星空话题中迸发;下午的李白课堂里,歪扭的时间线串起诗人足迹,《峨眉山月歌》的地名里藏着行走的诗意。科学与人文交织,为社区孩子编织出别样的成长课堂。

航天科普课堂——翱翔九天的梦想

早上的航天科普课堂从“中国航天的星辰征途” 开始,时间轴延伸半个世纪,当讲到 1970 年 航天科普课堂——翱翔九天的愿望东方红卫星发射时,孩子们好奇地指着图片问:“它在天上会唱歌吗?” 说到 2003 年杨利伟飞天,“王子”激动地站起来:“跟爷爷一起看过升天的视频!” 而介绍到 2024 年月球挖土计划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老师,想给月球车起名‘嫦娥号’!”“觉得叫‘神舟号’更好!”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最后通过举手表决,决定叫 “梦想号”,因为 “都有一个飞天梦”。最后的 “未来飞行器” 创意设计赛,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人惊叹。有的设计了 “时光穿梭机”,说要带着大家去看看古代的飞天梦想;有的画了 “花瓣客机”,机翼是一片片花瓣,能在天上撒下花香;还有人设计了 “星际快递无人机”,还在旁边写着 “帮地球人给外星人送零食”。

李白课堂——月光快递员与他的诗行江湖 

老师在黑板画了条歪歪扭扭的时间线,从左端的 “碎叶城” 画到右端的 “采石矶”。“李白出生的地方,现在归外国管。” 指着时间线起点 当老师说这位诗人五岁就跟着父亲迁到四川,孩子们都发出惊叹 ——没想到一位文人会走过这么多的路。老师把《峨眉山月歌》写在时间线旁,让他们数诗里的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 李白年轻时像山间的风,不停地往前走。”到李白在长安的日子, “供奉翰林” 四个字。“皇帝请他写文章,贵妃给他研墨,可他偏要让大官给他脱靴。” 孩子们都表示十分羡慕李白的生活。   

自习课堂——当科学脑遇见浪漫魂 

社区教室的窗玻璃反射着午后的光,把整间屋子照得亮堂堂的。练习册摊在桌面上,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渐渐漫开来。有人对着题目凝神,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沿;有人翻书时动作轻缓,生怕惊扰了周围的安静;还有人偶尔抬头望向窗外,目光在楼宇间短暂停留,又落回眼前的作业上。

在云端与诗行间播种,当自习本上航天公式与唐诗潦草相拥……队员们看见:教育的浪漫,是让孩子左手握住铁翼的理性,右手触摸诗仙的衣襟——在九霄云外读懂人类的壮阔,在千年诗句里发现永恒的体温。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文达 蒲奎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文达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19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社会实践
2025-07-23